![]() |
日期: 2016年8月29日 |
導演 Henry Joost與Ariel Schulman自2010年合拍紀錄片便開始合作, 翌年二人一同合作首部劇情長片<午>片, 接著他們二人分別執導過不少的短片或紀錄短片作品. 2012年, 他們二人再次合作執導<午夜再三來嚇>, 可是這部作品的延續, 卻未能帶給兩位導演的其他劇情長片的執導機會, 於是他們二人繼續拍攝不同的紀錄短片, 直到今年, 他們二人再次合作, 分別合導了兩部不同題材的作品, <極>片便是其中一部. 影片的開端從Vee的第一身角度開始, 因為身邊朋友都成為了「Nerve」的玩家, 好奇的心驅使下, Vee也成為了遊戲的參加者, 亦因為參加遊戲後, Vee的好勝心漸漸變強, 加上因為參加遊戲而認識的Ian, 他的說話令本來無心繼續玩的Vee, 繼續挑戰接下來的遊戲, 直到最後一刻. 與此同時, 原來有一群當「觀眾」的玩家一直留意著所有玩家的現場實況, 亦因為他們的瀏覽率來刺激玩家的挑戰性, 越級向難度挑戰, 隨著獎金的提升, 玩家的野心漸盛, 頓時他們都迎接「玩命」遊戲的來臨. 無疑, 影片背景的設定似曾相識, 遊戲的虛擬空間, 可以看為一個社會的縮影, 而在遊戲中的參加者, 那不就是現實中的你和我嗎? 在虛擬的世界裡, 每一個行為, 每一句對話, 在這個沒有控制與管制的空間下任意妄為, 沒有負上個人的責任 - 細心地一想, 這不就是大家在網絡上的行為嗎? 網上欺凌, 胡亂討論, 更改圖片...... 這些全都是大家在不需要負責任與個人身份匿名下, 才會夠膽進行的行為, 要是以自己真正的身份進行這些行為, 你們夠膽嗎? 片中的玩家就如墮入了一個模擬的「真人show」,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拍下, 作為觀眾的可以隨意看著玩家的挑戰, 正所謂「食住花生等睇戲」, 作為旁觀者的自己看得入神, 尤其是看到高難度的挑戰時, 似乎觀眾已經忘記參加者的危險 - 當然, 置身其中的參加者, 為了贏取獎金而不惜一切, 好勝心已經蓋過了理性, 這正正是在反映著今天拿著手機的用家 - 即是你和我, 試想想, 你是否每天都會看互動新聞嗎? 你會一邊走路, 一邊看討論區的言論嗎? 未必是所有人, 但是今更總有不少人都會這樣做的. 似乎說得太多虛擬世界所引申而成的責任問題, 回到影片本身, 兩位導演於片中的表現教有驚喜, 尤其是處理人性心理上的層次轉變, 配合不同的挑戰, 氛圍紛紛推進, 突顯出影片的強烈壓迫感. 影片的節奏感明快, 尤其是在觀看著「玩家」每過一關之時, 心裡也是緊張起來的. 片中的大部份影像均是跟隨著兩位主角玩遊戲時的過程, 隨著他們的對話展現著他們的性格, 坐在銀幕前的觀眾就恍如成為了遊戲程式的「觀眾」, 置身其中. 片中的男女主角找來<非常盜>的Dave Franco與<名瞞戇族>的Emma Roberts演出, 他們於片中的演出表現恰好, 二人能夠表現出因被遊戲的操控下, 所展露出來的恐懼感, 緊張的神態拿捏精準. 大概是日常生活的關係, 觀看影片之時, 頓時也會產生一點的共鳴, 尤其是近日在街上, 大家都應該會集中在不同的地點, 你我不相識下玩著同一個遊戲, 但是又會突然寒暄幾句, 藉以模擬的空間建立成現實的小圈子 - 兩位導演亦留意到現今的生活態度與時代脈搏, 隨著網絡的發達而改變, 影片將這小小的空間擴展成整個城市, 把人性與責任呈現出來. 觀看到最後一刻之時, 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由日本導演深作欣二執導的<大逃殺>, 雖然故事背景與主題不同, 但是最後帶來的訊息, 揭露人性的自私與責任, 又似乎是有點不謀而合 - 是否想多了, 還是巧合呢?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