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16年5月11日 |
Jodie Foster近年比較少在幕前的演出, 對上一部的演出作品已是2013年的<極樂世界>, 似乎有點減產的跡象, 而她執導的電影相對來說就更少. 而從Jodie Foster過往執導的幾部電影長片來看, 題材大多都是以家庭為主, 調子則較為輕鬆 (<愛>可算是較為沉重的一部). 除了電影長片以外, Jodie Foster亦有參與過一些美國電視劇的執導, 當中包括近年熱播, 由Kevin Spacey與Robin Wright演出的<紙牌屋> (House of Cards). 相隔五年, Jodie Foster最新執導的<華>片, 無論是題材或是拍攝的技巧上, 比她之前的三部作品都有很大的分別 - 今次她嘗試的是執導一部充滿劇力的電影, 在故事的舖排上, 比起過往的作品都較為精密. 電影的開端先交代著片中的兩位主角 - Lee與Patty二人之間在工作上的關係, 情節上比較輕鬆, 對白與影像上也賦有幽默風趣感, 直到Kyle的出現, 令電影的整個氛圍營造得沉重起來, 平衡了整部作品的調子. 接著後段更發展成一段反客為主的故事發展, 把劇情推進至更高的層次感. Jodie Foster在導技上有很突出的表現, 她把整部作品的節奏掌握得十分精準, 電影展現出了起承轉合的故事結構, 展現出了故事的完整性, 從故事開始導演就已經將影片的主題交代出來, 把主線集中於三位人物之間的互相角力, 從表面的驚惶帶進背後的緊張, 猶如把觀眾帶進事件的過程中, 慢慢地透視著這局中局的故事發展. 片中在電視前的觀眾一直看著事件的過程, 發生的時候大為震驚, 但事件過後卻回到自己的生活, 導演不其然地在反映著現實的情況, 事情發生時大家卻置身其中, 過後回到各人的圈子裡, 置之不理, 為影片舖排著一段很寫實而諷刺的副線. 影片藉著這一宗關於金融節目主持被綁架的案件, 引申出很多不同的命題 - 在這個拜金的社會裡, 若然知道有賺錢的方法, 在那一念貪婪的心理下, 不其然就會把金錢投進這盲目的金融世界中 - 片中的Kyle可以說是這一類人, 但是他但求只是溫飽的生活, 但就因為貪念之下, 把他的身家投放於風險中, 最後卻將他損失的責任怪在於Lee的身上 - 本來投資就是風險吧, 但在現今的社會裡, 風險也是他們利益的代價, 藉著故事的推進來側寫著電影背後的真理. 今次是George Clooney與Julia Robert繼<盜海豪情>系列後再次於銀幕中合作, 無疑這個配搭沒有很大的驚喜, 不過配上Jodie Foster的執導過後, 三人的合作卻擦出了很大的火花 - 飾演節目主持Lee的George Clooney縱使在角色的上仍是保持著官仔骨骨的形象, 不過他也嘗試以較輕鬆跳脫的造型, 相對來說是他比較少有的演出. 而飾演節目導演Patty的Julia Roberts在演出上則較為內歛, 但情緒掌握十足, 表現收放自如. 而飾演Kyle的Jack O'Connell性格上較為外露, 表現較平穩, 但跟著兩位資深演員同場演出下, 難免是有點比下去. Jodie Foster第一次執導這類具有劇情張力的電影, 整部作品沒有花巧的特技, 平實的導技卻展現出她的個人表現 - 當然, 劇本的細緻舖排也是影片的特色, 從影片開始時在直播室內的情節, 帶出了一份氣氛營造而成的空間壓迫感, 到後來這份感覺伸展到後段在街外的情節, 縱使空間擴大, 但是外圍的人漸漸築成了一道圍牆, 令這份壓迫感有層次地推進, 觀影時也不其然地緊張起來 - 這次也是Jodie Foster在導技上的一次大躍進與驚喜!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