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15年5月9日 |
郭子健還未正式執導作品之前, 曾為不同的電影作品擔任編劇的工作, 如<神偷次世代>, <五個嚇鬼的少年>等等, 2007年則首次自編自導, 由陳奕迅與林苑等主演的<野·良犬>. 郭子健的首兩部作品, 在風格上會覺得比較沉實陰暗, 而<打>就一反了前二作的格調, 風趣幽默的故事敘述, 帶出了其執導技巧上的不同風格, 亦成為了郭子健在執導上的一個轉捩點. 影片以一連串的旁白開始, 這已經跟<打>片的開端相近, 不同的就是由譚炳文換上鍾景輝(幸好不是<尋找他鄉的故事>腔, 否則更糟); 及後介紹人物出現的過程, 銀幕上同時亦出現角色名稱, 這樣的演譯方式, 就已經呼之欲出. 影片以一首勵志歌曲貫穿, 藉著歌詞來勉勵人生的挫折, <打>片有葉振棠的<萬里長城永不倒>, 今次就有甄妮的<奮鬥>. 而影片的口號「做人點可以無火?」跟「唔打就唔會輸, 要打就一定要贏」一脈相承. 這... 大慨這一一都只是巧合吧. <全>片的故事主題可算鮮明, 以羽毛球連貫整個故事的脈絡, 從不同人物過程的經歷, 他們曾經成功過, 亦有挫敗過, 但是他們的毅力和堅持, 藉著一場羽毛球比賽, 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勝負不是重點, 而是藉著成敗得失, 能夠從比賽中重拾自信, 整個故事的起承轉合卻十分清晰鮮明, 但是劇本方面似乎欠缺了部份人物的轉變描寫, 觀看之時也難掩對角色有點含糊, 對白也寫得很白, 珠玉在前之下, 故事亦欠缺新意, 甚至有點重覆的感覺. 羽毛球成為了影片重要的元素, 這亦是在香港電影談及運動的電影中, 比較少的題材類別. 影片挾著跟日本漫畫相近的手法敘述, 帶點誇張的成份, 這份感覺猶如在看<五個撲水的少年>般, 可是整體卻欠缺了那份引人入勝的觀感, 就算有多誇張的處理, 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 片中加插了一段劉丹跟咬久秀的感情線, 可是這條感情線寫得不夠深刻之餘, 有點造作刻意, 跟影片本身的調子也格格不入. 演員的表現, 真的未如理想, 不論是主角配角, 彼此之間欠缺火花 - 似乎他們才是欠缺那團火. 不過, 在眾多位演員中, 留下最深刻印象的, 莫過於飾演大師戚冠軍的林敏聰, 以及演吳久俊的謝君豪. 戚冠軍這角色絕對是為林敏聰而設, 那傻乎乎的性格, 由他演起來卻是入木三分, 十分有趣, 雖然不能太接受他於片中部份情節的演譯, 但那配合角色的處理下, 令大師反客為主, 更為好看. 謝君豪演的吳久俊看起來最不顯眼, 但是他的演出和感情的控制, 卻是云云中最佳的一位, 比起其他演員控制角色更精準. 郭子健透過羽毛球道出人生面對的起伏, 憑著堅持和信念, 能夠找出自信心和堅毅的精神. 沒錯, 影片難以跳離<打>的影子, 實在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就算兩位導演在影像和故事上作出不同的改變, 讓觀眾重新接受眼前的故事, 可惜未能破舊立新, 反而感到導演未能跳出框框, 縱使珠玉在前, 不過仍得要支持香港仍有導演願意拍攝勵志十足的電影, 作為觀眾的, 是值得讓我們欣賞.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