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14年9月21日 |
許鞍華的電影題材豐富, 每次看她執導的電影, 總會是有不同的觀感, 她首兩部執導作品已經帶來很強烈與震撼的觀感, 至今對片於戲院觀看時的感覺仍有餘悸. 後期她的作品開始趨向寫實, 故事帶點社會的現實景象, , , 片均是呈現出今天社會的現實寫照, 平實的鈙事演譯, 也是許鞍華的一貫作品的風格. 縱使她的作品有其獨特的演譯, 不過她也會嘗試很多不同的題材, 以不同的鈙事手法, 拍出了他的不同風格作品, 無論是小品或是大製作, 這都能突顯許鞍華其個人的執導成熟技巧. 觀看片之前, 其實也會有一個疑問 - 為何許鞍華會選擇一個文學人物作為她新片的題材呢? 對於蕭紅的一生, 自問毫無認識, 所以也擔心觀看之時, 也會難以投入, 幸而這份由李檣編寫的劇本, 落到許鞍華手中, 令影片大感驚喜. 片可算是許鞍華的一個大膽嘗試, 因為她要讓觀眾能夠從影片的篇幅, 認識一位文學作家的生平, 這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 許鞍華這一次就將她過往未曾試過的拍攝與鈙事的技巧, 影片少了她昔日的平實的描寫, 改變了鏡頭的角度捕捉, 描述蕭紅的文字與感情的一生, 令到許鞍華將充滿文字淵博的黃金時代, 拍得更鈿緻流暢. 影片的開始, 湯唯演的蕭紅首先對著鏡頭自我介紹, 之後影片開始出現不少三十年代的文學作家, 而他們的出現其實是為蕭紅的生平描寫作舖排, 從他們的旁白與對白, 側寫出蕭紅的故事. 除了開端的部份外, 片中也有不少的篇幅, 以訪問的形式, 從角色們的對白, 交代出蕭紅跟他們之間的際遇和經歷, 以及他們與她之間的關係. 從這第三者的角度的描寫, 看著蕭紅人生的起跌, 以及她跟四人的感情糾葛, 令蕭紅這人物的描寫十分清晰細緻, 甚至令她的角色性格, 顯得更加立體, 對這角色的認識從而加深, 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片是許鞍華與李檣繼片後再次合作的作品, 毫無疑問, 片是他們二人合作的一部極具野心之作, 無論是編劇的舖排與導演的技巧, 都能夠清晰可見. 整份劇本的舖排十分細緻, 將蕭紅的一生描寫得細味入深, 每一位出現的文學人物, 縱使只是襯托出蕭紅的背景, 但是在劇本上均為每一位人物著筆, 從而令這部作品的題材元素更為豐富. 從不同的人物的視點, 看著蕭紅這段人生, 令故事更有說服力, 縱使影片長達三小時, 但在許鞍華的處理下, 影片絕不感到冗長, 反而越看越投入, 對蕭紅的一生更想知得更多. 影片大部份的部份都是以對白來演譯, 觀看的起初也會擔心會否有悶場, 幸好劇本上的文字不太深奧, 慢慢的就會易於消化, 然後再投入故事的發展. 在許鞍華的作品中, 算是較大製作的一部, 人物與枝節繁多, 但毫不累夤. 她將人物的每一個動作, 以及故事的細節, 都表達得細膩精準, 表現出她的信心, 好樣她有很大的發揮. 然而, 三小時的篇幅反而顯得不夠, 觀看時也留意到許鞍華在人物的編排上已盡量平均分配, 但就因為篇幅所限, 而令部份角色未能盡善發揮. 觀看此片的最大原因, 一定是湯唯與許鞍華的首次合作, 幾乎湯唯每次於電影中的演出, 都是沒有失望, 反而越演越起勁, 越見突出的表現. 首次跟許鞍華合作的湯唯, 於片中演譯的蕭紅, 可謂十分細膩. 這個角色性格起跌很大, 有跳脫可愛的一面, 也見沉鬱惆悵, 她都演得入木三分, 表現得淋漓盡至, 令她有很大的發揮, 為她的昇華演出之作. 片中演蕭紅情人蕭軍的馮紹峰, 在演出上亦見有進步, 可是篇幅不算很多, 相比之下發揮不太多. 片中亦有不少演員的演出, 包括田原, 郝蕾, 王千源, 袁泉與王志文等等, 在劇本的發展與導演的編排下, 各人表現亦見平穩. 片絕對是今年其中一部期望甚高的作品, 相對許鞍華以前的作品, 這部是最大規模和篇幅最大的一部. 許鞍華與李檣沒有將蕭林的一生平舖直鈙, 反而從其他角色中的憶述, 將蕭紅這角色寫得更深刻, 繼而呈現出三十年代的文壇的黃金時代 - 但蕭紅的一生並不黃金輝煌, 她經歷著情感傷痛, 病痛苦澀, 終日要走難到不同地方生活 但仍堅持要寫作 抒發出她的心境 - 享年只有三十一歲的蕭紅, 留下不少重要的文學著作, 片中對於蕭紅的描寫, 能夠深刻的了解她的人生起伏, 一生充滿喜與悲, 情感的失落與脆弱, 寫作就成為了蕭紅的唯一堅持, 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