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3年4月17日
地點: The GRAND 3院

今天, 總是在新聞的報導中, 看到人民與政府之間的角力, 而這些事情也不只是發生在香港, 甚至世界各地, 也會有著相同的事情發生, 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政治運動. 智利導演Pablo Larraín就以1988年的智利公投運動作為背景, 從一名廣告創作人如何以廣告的宣傳的主導之下, 宣揚政治的訊息. 導演以偽紀錄片的手法拍攝, 從這粗糙的影像畫面, 呈現出事件的寫實狀況, 模擬出在八十年代事件發生時的每一分每一秒.

故事的背景發生於1988年 - 這時, 獨裁者皮諾切特已經在位十六年, 以軍方獨裁統治, 到了1988年, 由於面對國際的壓力之下, 舉行一次全民公投, 由人民以「YES」或「NO」來投下他們的一票, 決定是否延續皮諾切特的任期. 當時, 國家電視台就播出了雙方的廣告來宣傳. 於「NO」的一方, 領袖找來了廣告創作人René來設計一系列的廣告, 希望能夠從他的廣告創作靈感, 能夠讓更多的人民投下他們神聖的一票, 以廣告來向政府說聲「NO」!

這是一部關於公投的電影, 影片的片名簡而清, 一個NO字就完全地解釋了影片的主旨. 這是一次公投的投票, 雙方從各自不同的軟體廣告落力宣傳之下, 透過電視這個大眾的媒體, 希望人民們投下一票, 來決定將來由誰統治日後的國家民安. 當然, 影片的片名是, 顧名思義即係是指向反對派的一方面為主線, 從他們對皮諾切特的不滿而要將他推翻之下, 以人民的力量集合, 從他們所設計的廣告來宣傳「NO」的行動, 無疑這其實根本就是一個洗腦行動吧!

是一部帶有頗重政治議題的電影, 導演以媒體作為主導性, 觀眾從第一身的角度來看到這媒體所帶來的影響力. 影片中能夠看到不少八十年代不同的廣告, 在觀影的角度來看, 其實是很有趣味的, 因為可以從這些廣告中看到當年的的新鮮創作, 而這些廣告頓時也有機會勾起了不少的回憶, 尤其那可口可樂的廣告. 不過, 若然這些廣告重覆又重覆出現過後, 就令情節變得累贅, 也有一個感覺的, 就是要刻意的入腦宣傳吧.

影片的鈙事方式是帶點懷舊的感覺, 導演Pablo Larraín以十六米厘的拍攝, 再將畫面放大成三十五米厘, 更以4:3格式比例放映, 這個感覺就似是在八十年代時觀看電視的比例, 從這小小的粗糙畫面, 看到一件對國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第一身的觀點來看, 猶如各人排排坐在電視前, 看著事情的迂迴發展. 直到最後反對派成功的一刻, 各位興奮不已, 反而看到為他們創作廣告的René感受十分平淡, 如常踩著滑板, 仍是過著平靜的生活, 大慨在他的身份來看, 無論是「NO」還是「YES」, 無論創作是在那一方, 訊息也是宣傳而已.

片中演出René的, 就是的Gael García Bernal演出, 他於片中其實是處於一個很矛盾的位置, 他本身為「NO」工作, 可是片中他的老闆卻是支持「YES」, 兩者的矛盾之下, 在於Gael García Bernal的演出能夠表現出那多重心境的演譯, 也能夠表現出導演想在片中帶出的要求吧.

在是夜狀態不佳之下觀畢影片, 第一個感覺就是覺得影片有點冗長, 觀畢過後跟友人也在談過, 也覺得當中的一些情節, 其實是作出一點的省略, 尤其那重覆的廣告, 不知道是否導演為了讓觀眾們入腦, 這樣的刻意卻變成了一點的反感. 雖說片的背景是發生於八十年代末, 不過這樣的情況, 其實在今天的世界各地, 也似乎是在重覆地發生, 不同的運動帶出了其箇中的信念與意義, 說是導演沒有說服觀眾就不得而知, 不過這樣的群眾壓力能否勝於一切, 這就值得讓觀眾們思考一番.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ex Chung 的頭像
    Alex Chung

    是日觀影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