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11年11月19日
地點: The GRAND 4院 台灣電影一浪接一浪, 因為一部讓台灣電影於香港的電影起了很大的變化, 無論是口啤還是票房也是突圍而出. 縱使是這樣, 香港的觀眾也不會因為此而蜂擁而上, 有台灣片上映就到戲院觀看, 始終還是要看本身的水準與質素. 是日觀看的這部作品, 論噱頭不是沒有的, 影片的男主角蕭敬騰首演電影, 而此片的原著故事巧合就是導演和原著作家九把刀的作品, 照理也應該會得到觀眾的認同, 可是影片於香港上映卻換來的是溝鐵盧戰役, 觀畢過後才發覺這戰役是不無道理的. 整體過份玩弄無趣, 故事也造作亂離, 後段拖長得有點核突, 算是今年看過的台灣電影中較為失色的一部.
故事講及把自己命名為歐陽盆栽的少年是一名菜鳥(即是新人)殺手, 他是師父騙神是唯一的嫡傳弟子, 他開始與江湖大佬冷面佛合作, 不過是菜鳥的他卻本性純品脆弱, 卻不忍心殺掉每一個目標, 故他與駭客師妹娜娜, 解剖師全叔, 當保險經紀的闕德組成了「重生小組」, 讓這班被殺的目標能獲第二次的重生. 後來, 歐陽盆栽接到了新的目標 - 小莉, 他不忍心殺掉她, 為了救小莉, 歐陽盆栽製造了殺人假象, 再給了小莉新的身份, 讓小莉重獲新生. 三年後, 歐陽盆栽接了新的目標, 當歐陽盆栽看到後感到突然, 因為這目標再次又是小莉, 但這次歐陽盆栽卻違反了殺手規則, 喜歡了小莉, 他們二人後來沉溺於愛海中, 但卻被冷面佛得知歐陽盆栽多年來的計劃, 故要把跟歐陽盆栽有關的一眾人一一殺掉, 包括重生後的小莉......
未知是否挾著九把刀這個名字, 藉著片的成功, 而讓香港才於上星期作正式公映(台灣是七月二十九日公映, 比片早三星期公映), 從不同的新聞報導看到, 此片的宣傳總會帶著"九把刀"這三字, 其實此片只是改編他的小說作品, 執導的是由台灣的李豐博與香港的尹志文. 儘管沒有看過此片的原著小說, 入場觀看此片之時, 也是抱著平常心去看, 但出來的效果卻是未如理想. 暫且不說整體本質, 就先說說故事的編排, 確是有點亂七八糟, 故事有點造作而不太順暢的感覺, 故事的開初舖排還是可以的, 可是到了中段已經散亂, 而尾段更有著拖延的感覺, 而最後的結局更是看得目瞪口呆, 難以相信的感覺 - 無錯, 就是難以相信, 為何結局會弄得這樣, 的確是看得莫名其妙的.
影片本身是富有黑色幽默的感覺, 整體確是帶著這樣的味道, 可是觀乎整部作品來看, 看不到那黑色幽默感, 卻是帶來一份失控而無味的觀感, 無論是演員還是故事的鈙事, 均有這樣的感覺. 導演於片中的表現是有點失望的, 影片中出現了一個的弊病, 就是把鏡頭與影像均過份的玩弄, 似乎是將畫面想弄得花枝招展, 可是卻形成了畫蛇添足的感覺. 除此以外, 影片出現了不少的問號, 不只是片末的所謂重生, 還有很多重生的案例, 似乎太小題大做, 而最後的一場實在難以明白, 為何最後會是這樣的呢? 那要讓觀眾們知道, 其實片中的歐陽盆栽是蕭敬騰, 還是蕭敬騰一直在演歐陽盆栽呢? 大感疑問?! (不要問是甚樣, 想知就進場觀看吧!) 然而最大的問題, 就是為何影片要加上後段闕德的情節部份呢, 要是他是其中一位主角, 將他與歐陽盆栽的戲份作對半的表達, 為何又不一早舖排闕德的情節, 最後才把那十多二十分鐘的時間夾硬表達的呢? 真的很怪異.
片中的幾位演員表現也似乎不太有水準, 首次演出的蕭敬騰, 大慨也只可以做影片末段的他 - 也是真實的他 - 歌手吧, 演出實是有點生疏, 部份情節也只可看到他的生硬演出, 唸劇本也似乎是背書般, 有點難以啟齒吧, 難道他真的難以拋開歌手的身份, 到電影銀幕上演活一個角色的呢? 這次看起來, 總是有比下去的感覺. 而片中演小莉的林辰唏, 說真的, 要不是她的演出, 大慨進場觀看此片的吸引力會大大減退吧, 他於片中的表現也未見突出, 相比同年她於中的表現, 似乎片好看得多. 而其他的如馬念先, 周秀娜, 黃立成等表現, 也未見突出, 有點怪怪的感覺. 唯是可取的角色, 大慨要選曾志偉演的騙神, 以及張國柱演的全叔, 他們是演出點綴了影片的不足, 兩者的神情演譯, 確是比其他的演員好看得多.
整體而言, 是有不少的不足之處, 才令整部作品有著這樣的效果, 無疑此片是慰藉蕭敬騰的粉絲們而拍的一部作品, 要是他以第一次演出就擔大旗, 就其實等如的周杰倫一樣, 毫無說服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