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1年9月18日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2院

今年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選映了一部3D電影, 由<柏林蒼穹下>德國導演Wim Wenders執導的這部作品, 向德國女舞蹈家Pina Bausch懷念的一部作品, 與烏珀塔爾舞團的一眾舞蹈員, 一起為Pina Bausch編織了這部為她而拍的電影作品. <翩娜>是一部向Pina Bausch致敬的作品, 其3D效果確是十分精彩, 若對Pina Bausch未感深認識的觀眾們, 也會感到一絲的親切感.

<翩>是Wim Wenders的首部3D電影, 他利用3D攝影機, 將其立體效果呈現出來, 從Wim Wenders的導筒下, 把Pina Bausch的幾部著名舞蹈作品 - 包括<穆勒咖啡館>, <春之祭>, <月滿>與<交際場>, 藉著3D的效果, 由烏珀塔爾舞團的重新演譯, 於影片中呈現出來. 每一幕均緊扣著Pina Bausch的精神, 把她的每一部作品, 從電影中的舞台上重新演譯, 令整部作品更充滿Pina Bausch的感覺. 片中也有烏珀塔爾舞團的部份舞蹈員對Pina Bausch的說話, 從他們的說話, 他們的舞蹈, 將Pina Bausch重現於觀眾眼前.

Wim Wenders籌備拍攝此片之時, 是由他與Pina Bausch一同策劃, 最初此片的念頭是於2007看過U2的3D演唱會後開始產生, 繼而二人就決定將Pina Bausch的四部作品, 從舞台跳到銀幕上, 一幕幕的映象化鏡頭, 以3D的效果呈現出來, 令整部作品更富有立體感, 同時也令觀眾們對Pina Bausch也開始有更深刻的認識與印象.

看過不同的3D電影, 每每都只覺得這只是一些的話題表現, 出來的效果總是不夠突出, 很多觀眾還感到只有字幕才有立體的感覺. 但這次看畢<翩>片以後, 才真正感到3D立體效果的突出, 從舞蹈員的表演, 以及他們的排位, 也均看到那立體的層次感, 於一般的3D立體電影當中, 的確是看不到的, 這該就是Wim Wenders拍此片的真正原因, 把Pina Bausch的舞蹈從銀幕上以不同的立體層次感呈現出來.

回想第一次知道Pina Bausch的名字, 該是從艾慕杜華的作品<對她有話兒>說起. 影片的第一幕, 就是Pina Bausch的<穆勒咖啡館>, 而Pina Bausch於片中也粉墨登場, 那次的確十分深刻. 後來於Rainer Hoffmann與Anne Linsel兩位導演執導的<翩娜包殊之青春交際場>中更可看到Pina Bausch對一班年青舞蹈員的教導, 十分有親切感. 而此片更重現<交際場>的一場舞蹈, 撮合了老中青三代的舞蹈員表演, 也成為此片的其中精髓情節.

從<翩>片中可深深感受到Pina Bausch的舞蹈精神, 永長存於心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