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2016年12月26日 |
出身於江蘇的張嘉佳,是近代的中國小說作家,早期曾為雜誌擔任主筆,以及為電視劇當編導,2005年撰寫了他首部小說作品「幾乎成了英雄」,2011年為烏善爾的《刀見笑》編寫劇本,並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2013年,張嘉佳撰寫了33篇睡前的故事,後來並把這些短篇故事合輯,集結成作品「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擺》片是張嘉佳首部自編自導的電影作品,改編自「從」書的其中一篇短篇作品,由他與王家衛合編劇本,把這個本來只有數頁的故事,以較長的影像篇幅演譯出來。故事以「擺渡人」酒吧老闆陳末與拍檔管春,以及女孩小玉,這三位「擺渡人」如何為受到迷茫的人渡到彼岸。然而,陳末十年前遇上何木子,管春重遇十年沒見的毛毛,還有小玉一直喜歡與支持她的偶像馬力,這三段十年前後的感情故事,他們彼此又能夠被渡到彼岸嗎? 影片的片長的確不短,也可以說是「澤東」電影中,片長較長的一部。在兩小時的電影篇幅,張嘉佳把很多不同的素材放在電影之中,影像的多元化與字字珠璣的對白舖陳下,嘗試滿足著觀眾的觀影過程。起初知道這是一部喜劇作品之時,心裡也是感到有點好奇,為何會以此片作為「澤東」二十五周年的作呢?始終「澤東」的喜劇作品不多,大概是有劉鎮偉的《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與《天下無雙》,該兩作有不少精彩的場口,至今仍是留下深刻印象,而王家衛則選《擺》片作為紀念作,大概是有箇中的原因吧…… 說回《擺》片,始終王家衛有份參與劇本的創作,所以觀看電影之時,少不免是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片中連續不斷的旁白,已是王家衛式的標記,加上從梁朝偉的聲線,自然地投入著他們二人合作的電影空間。影片以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的配樂作開端,已經感到影片是有點玩味的成份,接著的劇情發展,導演的密集式的詮釋,展現出明快的節奏,但是卻因為支節的繁多,顯得故事結構頗為散亂,劇情有點冗長,整體是有點拖拉的感覺,未免影響了影片的流暢感。 就如上段所說,影片有不少王家衛的標誌符號於片中出現,張叔平的美術已充分地展現出王家衛的電影情懷;鮑德熹的攝影少了昔日的特色,較為平實的捕捉,但感覺上是故意回復舊日作品的格調;胡大為的剪接顯然是把電影的節奏調節得明快,推進著故事的發展;陳勳奇明快節奏的配樂,仍然是十分精彩。不過,影片難免太過「龍蛇混雜」,導演把太多東西放進電影中,作為觀眾有可能未能在這兩小時的觀影過程中完全地接收,當中不少的胡鬧情節亦未必會接受得到,實在有點誇張的。現在觀看的版本中,對白以廣東話及國語混合,未知中國台灣等地放映,縱然知道這是為了迎合香港市場而重配,但是一時廣東話一時國語,雖然對於角色可會起了作用,但對於觀眾亦可聽得有點辛苦了。 影片是梁朝偉與金城武繼《傷城》後再次的演出合作,但是這個配搭,根本就讓人重拾《重慶森林》中663與何志武的感覺(不是嗎?)。他們二人在片中的演出較為輕鬆,是有點豁然出去的感覺,其實梁朝偉亦有不少這樣喜劇式的演出,相對金城武是比較少,是好是差就各花有各眼了。而片中另一男角陳奕迅在片中演的歌手馬力,可算是為他度身而設的角色,戲份不算多但演出自然,女角方面,楊穎與張榕容在片中的戲份雖然平均,,前者比較活潑生動,但是在演譯的表現上,張榕容是比較能夠掌握到角色的神韻,瘋瘋癲癲的演出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發揮空間亦比較大。 雖然一直都很喜歡看王家衛或「澤東」的電影,但也總不能稱得上是「粉絲」,始終對於部份王家衛的電影,仍然是有一點的保留。《擺》片確實未能說是一部十分精彩的電影,但也未至於說是一部差得要命之作,電影的情節讓觀眾留下對「澤東」的一點回憶與親切感,這是無可否認的,當中所描寫對於情感的迷茫,其實是有點像《天》片中的山盟海誓的愛情,同樣是被觸動。電影以陳奕迅的歌曲「十年」作為電影的主體,意味著陳末,管春與小玉在那時光飛逝後回到起點,再次重踏「擺渡」之路,一切從這裡再次開始。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