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2016年11月5日 |
2011年,黃肇邦執導首部紀錄片作品《舞回路》,影片是以街舞青年醉心舞蹈的故事作為主題,藉著一隊熱愛跳街舞的年青人,藉著他們的經歷,寫實地描寫著今天邊緣青少年與下一代的故事,如何面對現狀與將來。第二部紀錄片作品《子》片則將焦點放在小朋友身上,從他以三年的時間,於鮮魚行學校記下了學生們的生活狀況,刻劃著對於基層學生的不同寫照,了解現今社會的貧窮問題,值得令人反思的作品。 有別於前二作的紀錄題材與焦點,《伴》片以人生面對生死作為故事的骨幹,與描寫父母與兒女之間的關係,感覺頓時嚴肅。黃肇邦以兩年的時間,跟隨著三個不同的家庭,利用影像捕捉著他們的生活瑣事,然而… 他們正是要面對的,就是人生終點之時,在這個各人總要踏上的路途上,他們如何繼續他們的生活呢?在他/她身旁的伴侶,又能否跟隨彼此一起走過這段人生嗎? 電影中的三個家庭故事,以平行剪接的方法處理,把這三個家庭的關係與生活片段,影像的互相交接,好讓觀眾能夠從不同的視點角度,明瞭著在今天的社會家庭裡,仍然在面對的互相溝通與關懷。黃肇邦以平實的鏡頭拍攝不同人物之間的關係,細膩而不落俗套,刻劃著今天社會在街上都會可能遇見的現狀,作為兒女的你和我,總會是有一點的共鳴。 這三段的人物故事中,最為深刻印象的一段,大概就是松哥與阿梅的一段-他們這一對老夫老妻,阿梅離開後松哥一直的堅持生活,兒女一直伴隨著他生活,可是他的健康因病變差,最後更因病重而去世。鏡頭一直捕捉著松哥從健壯至去世前的健康狀況轉變… 觀看之時亦不時想起一段舊有的回憶,刻下亦有點觸動,感到黯然。 「伴生」 — 不只是指一對老夫老妻相伴而生的意思,其實是指植物在生長時,從主幹長出幼少的支節,意思是指父母誕下兒女後,把這個家庭一直的伸延。黃肇邦第三部執導的紀錄片,把現實都市的故事放在他的作品中,從《舞》片中的邊緣青少年,到《子》的基層學與教育,至《伴》片中的兒女父母之間的關係,每一部作品均在探討不同階層與人和物,能夠從影像中看到現實社會的寫照,好讓我們從電影中自我反思。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