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16年9月12日 |
早期黑澤清是接觸八米厘的電影拍攝, 而他的電影生涯初期, 是擔任相米慎二與長谷川和彥的助手, 而他的導演生涯, 由粉紅電影開始, 於1983年執導其首部長篇作品<神田川淫亂戰爭>, 及後他的作品均是以影像與場景的光暗度, 展現著人性的陰暗面. 2008年執導的<東京奏鳴曲>, 一改他那暗陰沉的影像處理, 以片中四位主角之間的關係, 反映出現實社會的家庭論理,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 影片更於當年康城影展奪得一種注目單元評審員大獎. 前作<身>片是以一位妻子對已去世丈夫的掛念, 展開了一次岸邊之旅, 影像色調比過往作品較為鮮明, 縱使評價參差, 但是不乏其氛圍的鬼魅, 倒是保留著黑澤清的風格. <鄰>片有點回到黑澤清的驚慄, 故事改編自前川裕的小說作品, 片中主角幸一因工作遇上事件後留下餘悸, 跟妻子康子搬到新居繼續生活, 然而「怪鄰居」西野的出現, 令幸一漸漸對西野感到懷疑, 亦漸漸墮入了他的圈套. 在黑澤清的電影裡, 沒有刻意把「鬼」解作成恐怖, 今次都是一樣, <鄰>片是利用影像所呈現出的氣氛, 把驚慄的觀感層層推進, 觀看時會被這份感覺牽引著, 讓觀眾感受到劇情接下來的不寒而慄. 在故事的背景設定, 以日本社會文化最受重視的鄰里關係作為影片的主要元素, 就是因為日本人對鄰居的重視, 而黑澤清則把鄰居(西野)設定成可疑與怪異的人物, 把驚慄的氛圍隨著鄰家關係而拉近, 但亦因片中角色之間的關係疏離 (鄰家的婉拒), 頓時產生出彼此之間的互相對比. 無疑, 黑澤清每部作品都會利用影像把影片的驚慄感呈現出來, <鄰>片也不例外, 單從海報的設計, 似乎已經要讓觀眾做定心理準備. 片中有不少的情節, 利用光暗的調節處理, 突顯出角色的內心的層面, 以及他們所埋藏著的惡懼. 此外, 導演藉著片中夫妻之間的關係, 以及角色性格的埋藏, 側寫著現實日本社會的現狀, 因為受到工作或生活上帶來的無形壓力下而精神繃緊, 以後家庭之間的溝通和了解. 片中幾位演員的演出表現不俗, 首次跟黑澤清合作的西島秀俊與竹內結子, 於片中分別演出的幸一與康子, 兩者的性格由起初的內歛與文靜, 隨著故事的發展, 二人把其性格的層次轉變. 跟黑澤清再次合作的香川照之, 今次在演出上相對較為突出, 從其角色的外表, 已經充滿著一份神秘的感覺, 笑容埋藏著恐懼與邪氣, 於片中有頗大的發揮, 能夠表現出角色的神髓. 而片中另兩位的年輕演員 - 東出昌大與川口香奈, 相對因為戲份不多, 演出恰好但發揮不算很大. <鄰>是黑澤清再次執導驚慄題材的作品, 作為他個人風格與特色, <鄰>片整部充滿著這份惡懼鬼魅的感覺. 除此以外, 黑澤清亦著重於人物的描寫, 刻畫著人性心理的矛盾, 導致著人與人之間的缺乏溝通與疏離, 反映著現實社會的壓力而形成的壓抑感. 黑澤清就是喜歡這樣描寫驚慄的電影, 無需要利用「鬼」把驚嚇提升, 只需要利用影像的處理, 配以周邊的氣氛, 才會明白在黑澤清的視野角度, 何謂「驚慄」.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