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6年8月10日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4院

中國電影近年似乎一直都被受忽視, 除了一些有知名度的導演作品以外, 幾乎能夠在港公映的中國電影數量大大減少, 刻下卻發現有不少遺珠作品沒有機會在大銀幕中觀看, 讓觀眾們走漏眼之餘, 更少了擴闊觀影的空間. 是夜觀看這部由中國導演畢贛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 於去年的盧卡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獎和當代電影人單元最佳新導演, 更於台北金馬影展奪得最佳新導演獎, 費比西影評人獎, 與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等等, 風頭一時無兩, 可說是一部很值得讓觀眾留意的中國電影. 影片把故事劇情與詩詞創作集於一身, 現實與虛幻的影像, 充滿著詩韻意境, 利用長鏡頭的運用作實驗性的探索.

故事發生於中國貴州苗族的凱里, 老陳既是一位醫生, 也在電台朗讀詩句, 更能夠打開不同鎖的開鎖人, 不過... 在他的心中, 一直是最疼愛的姪子衛衛. 一天, 衛衛突然失蹤, 老陳一直追問他弟弟老歪衛衛身在何處. 一天, 為了母親的遺願, 老陳坐上了火車, 展開了一段尋找衛衛的過程, 沿途卻遇上了不同的人和物, 身上帶著的一幀相片, 李泰祥的卡式帶, 以及一段段的詩詞伴隨著他, 開始了這一段奇幻的旅程. 後來, 他來到了「盪麥」, 刻下遇上了一位年青人, 以及一位年輕女子, 他們的出現, 仿如把老陳帶進了現實與虛幻的空間......

生於八十年代末的畢贛, 於中國貴州的凱里成長, 他既是一位導演, 也是一位詩人. 2011年以錄像執導他的首部學生作品, 其實驗影像風格已經盡現, 2012年的劇情短片作於香港ifva短片節中奪得特別表揚獎. 2015年, 他辛苦地籌集了一些的資金, 完成了片, 影片讓畢贛在不同國家的影展中奪得殊榮, 亦開拓了中國電影的不同風格.

電影一開始以一個長鏡介紹主角老陳的出現, 接著故事便交代著老陳與衛衛之間的關係, 但因為衛衛的失蹤, 令老陳感到手足無措, 後來坐上火車, 開始了一段「尋找衛衛的故事」. 導演以較實驗性的手法拍攝此片, 這大概也過往作品的風格, 觀看電影之前, 已經得知此片有一段四十分鐘一鏡落的長鏡, 那時已經感到好奇, 作為一位新導演, 以長鏡頭拍攝確實大膽, 然而觀影時, 畢贛於片初已經起用多個長鏡頭處理, 以多角度的拍攝, 平實地捕捉著人物的神韻.

那先不談鏡頭運用, 先從故事方面一看, 表面看起來是較為簡單, 是一次尋找姪兒的旅程, 但是, 導演就把男主角的心境放在這一段的旅程中, 令他不斷的回憶, 周旋於現實與虛幻, 令整部作品充滿很多幻想思考空間. 電影整體十分完整, 以「起承轉合」處理電影的結構性. 片中出現有不少的詩句, 詩句細膩地刻畫著男主角的心境, 描寫手法獨特. 而這些詩詞全都是出自畢贛的手筆, 後來導演把它們集結成詩集, 名為「路邊野餐」 - 亦正是影片的名稱.

在鏡頭的運用, 就如上段中所提及, 片中有不少的長鏡頭拍攝, 而起初的長鏡頭都是以定鏡拍攝為主, 簡潔的影像呈現出故事的寫實. 畢贛把該四十分鐘的長鏡放在影片的中段, 鏡頭的運用比較多元化, 整個段落描寫著老陳的心境變化, 甚至是對於其戀人與衛衛的回憶, 挾著詩句的襯托, 把段落顯得更細膩動人. 片中也不得不提的, 就是電影配樂由中國音樂人林強負責, 其實影片的配樂不多, 但是藉著林強的音樂, 其風格展現出故事的虛幻, 突顯整部電影的格局.

片的演員都是非職業演員, 演老陳的陳永忠其實是畢贛的姑丈, 由片開始就已經找他演出, 他在片中有不少的內心戲, 演出自如, 而他在長鏡頭的一段中, 他亦演得十分精準, 能夠突出了老陳的神髓. 而片中其他演出的演員, 包括演老歪的謝理循, 衛衛的余世學 (其實是畢贛同母異父的弟弟), 還有演洋洋的郭月, 他們在片中的演出亦是自然流露, 表現恰如其分.

觀畢電影過後, 腦海裡突然想了很多 - 從老陳的一段旅程, 他走過了現實與虛幻, 從悠藍走到濛濛的場景, 老陳讀誦的詩句, 導演把這幻夢的景象展現出來, 讓觀眾們帶來不同的思考空間. 確是一部不易消化的作品, 實驗性較重, 觀影時也得要慢慢的細嚼, 才能感受到導演的含意. 影片在貴州拍攝, 這也是導演的出生地點, 老陳一直念著由導演的詩句, 這份感覺有點似是導演把自己代入老陳中, 抒發著對貴州的一份情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ex Chung 的頭像
    Alex Chung

    是日觀影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