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16年4月25日 |
雖然沒有看過Yorgos Lanthimos之前執導的作品, 但是也對他的作品略有所聞, 風格上較為偏鋒, <狗>片口評極端, 難以作出對比, 唯有藉此作觀看他作品的開端, 過後才找回他的作品觀看吧. <單>片是Yorgos Lanthimos首部英語電影, 起用了多位荷里活影星參演 - 當然, 這是一部跳出荷里活公式框架的愛情電影, 看起來之時也會不禁地有很多的推敲思考, 令影片帶來頗有趣味性的觀感. 無疑, 影片非主流格局作品, 亦不太容易消化, 很多細節也得要細心思考, 慢慢細嚼才懂一二 - 大概也不太完全明白. 導演在故事的前設有點嘲諷 - 在這個社會上, 每一個人身旁都要有他/她的另一半, 否則會被入住酒店, 期限內仍然沒有另一半的住客, 將要被判變成動物 (還要是他/她們自願性的選擇), 於是, 每位住客都要落力去找另一半. 那一邊箱, 有一群單身的組織在森林生活, 他們必需要單身生活, 否則會被罰...... 兩者的設定顯然是導演的一個假設, 但這個假設, 也其實是有點反映著現實的愛情觀. 整部作品由Rachel Weisz飾演的近視女子作旁白, 介紹著男主角David的背景, 由她的旁觀者角度先看著David在酒店內發生的故事, 接著便是他們二人的相遇, 漸漸把她自己過角色帶出來 - 電影以兩個支節交代著David面對不同愛情的感受, 前段因為有目的而要去追求愛情, 顯然是有較被動的感覺; 相反地, 後段他追尋到自己的愛情, 為了得到她而跟追求她的人對峙, 可是又被外來因素下而要愛得神秘 - 這愛情是自由的嗎? 影片的調子較為緩慢, 導演以不同的影像, 慢慢呈現出David這角色的特質, 刻畫著他的心境轉變, 對於愛情的那份執著, 漸漸顯露出來 - 由他開始是為了生存而去愛, 到後來為了愛而去生存, 展現著角色對於愛情所流露著的寂寞空虛, 為愛情的付出. 而影片的結局, 既是來得殘忍, 但是也帶點浪漫 (這是有點矛盾的吧), 而最後的一個鏡頭以開放結局處理, 導演給大家一個思考空間, 讓大家對於愛情作出一個選擇. 片中找來不少的荷里活演員參與演出, 包括很少演員這類電影與角色的Colin Farrell, 貫穿整部作品的他, 在今次的演譯上表現恰好, 角色討好讓他也有很大的發揮; 而片中演近視女子的Rachel Weisz, 戲份著重於後半段的故事情節, 前段的演出較為外露, 但到故事後段的發展.卻轉為內歛, 演譯自然. 而片中參演的包括有John C. Reilly, Ben Whishaw, 與Léa Seydoux等等, 他們在影片的表現亦恰如其分, 表現著角色的神韻. 電影整體創意十足, 導演以黑色幽默風格, 譏諷著現代社會對愛情的觀點, 片中人物以不同的方法追尋愛情, 但是他們是為了什麼原因才去愛呢? 影片的結尾以一個開放結局作收筆, 這一個結局帶來很多不同的思考空間, 但這個結局也正是回應著影片中的一個對於愛情的視野角度 - 愛一個人, 會否為對方犧牲? 導演似乎已經給了觀眾的一個答案, 不過導演則想利用兩個不同的狀況, 對照著這個假設性的疑問, 讓觀眾對愛情與婚姻多加深刻觀察.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