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16年1月29日 |
河瀨直美的電影題材主要是探討人生, 對於生命的命題有很多不同的角度註釋, 她以平實的敘事手法, 描寫著人物之間的關係. 在河瀨直美的電影中, 不難發現對大自然的捕捉, 影像的捕捉也是河瀨直美影片的標記, 讓影片著著影像刻寫著人物與事物的記敘. 河瀨直美除了以故事描述生命以外, 亦會以紀錄片來敘述生命的主題, 她拍攝的紀錄片格調更寫實, 表現著人生以外所感受到的生命. <甜>片主旨跟河瀨直美過往執導的作品相若, 帶出了大自然的美感, 藉著人物的刻劃, 交織著生命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電影故事以日本人喜歡吃的銅鑼燒為題, 從永瀨正敏主演的千太郎, 以及樹木希林主演的德江, 二人合作做出的銅鑼燒, 不只是顧客增加, 同時也增進了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 由起初千太郎對德江的懷疑, 到後來對她的誠信, 互相扶持之下, 彼此建立了微妙的關係. 直到最後的一刻, 雖然千太郎失去了店舖, 失去了德江, 但得到的是重拾自信的生命, 重新振作起來, 把德江留給他的一切, 一直傳承下去. 觀看電影的期間, 不其然看到很多很細膩的編寫, 河瀨直美以銅鑼燒的製造過程, 比喻成人生的過程, 烹調紅豆蓉的時候, 德江對著說「加油」, 千太郎回覆後被德江取笑說是對紅豆蓉說, 但其實多想一會, 德江其實藉這過程, 希望千太郎明白到烹調食物跟做人一樣, 一定要盡心盡力, 把事情成功地完成 - 所以德江其實跟千太郎說「加油」, 也不足為奇. 日本人對食物有一份尊重的態度, 視食物如生命, 德江就算是有病在身, 也希望利用好她的一分一力, 把紅豆蓉弄好, 是對紅豆蓉是一份尊敬. 影片以櫻花開始, 也是櫻花收筆, 人物面對不同的經歷, 花開花落總有時. 故事刻劃著生命的真諦, 河瀨直美描寫著淡然的情感, 感覺依然, 然而今次她放棄了昔日的鄉郊, 來到了她作品中較陌生的市區. 河瀨直美有這個設定, 大概會是想從不同的背景, 對大自然生命作出同一樣的描繪. 片中的人物都是活在邊緣之中 - 曾因傷人的千太郎, 患上麻瘋病的德江, 生於單親家庭的若菜, 他們都是沒有被接納的一群, 銅鑼燒卻令他們帶來笑容, 能夠一直生活下去. 片中主要演員不多, 但他們的表現均為精彩, 留下深刻的印象 - 永瀨正敏放下了教練的形象 (<KANO>), 今次演的銅鑼燒師傅千太郎, 背後有很多的秘密, 性格較為含蓄, 內心戲很多, 在演譯上拿捏精準. 而演德江的樹木希林, 她演的角色樂天開朗, 跟永瀨正敏剛好相反, 那些小動作表現出角色的可愛, 收放自如, 很細膩精彩的演出. 而曾演<奇跡>的內田伽羅, 數年後已成長不少, 今次在<甜>片戲份不多, 但表現恰好自然, 演譯著活在單親家庭的女孩感受. <甜>片保留著河瀨直美一貫的個人風格, 調子輕柔, 溫婉影像, 支節直接, 人物不多, 然而河瀨直美亦作出了很多不同的嘗試, 如首次把故事背景放在市區. 不過, 影片一如她過往的電影般, 以大自然的影像描寫著生命, 生有時, 死有時, 刻劃著生命的真諦, 帶來一份的感動. 最後, 千太郎把德江留給他的一切, 再次振作起來, 在櫻花樹下的公園, 把這美味的紅豆餡的銅鑼燒傳承下去.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