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年7月21日 地點: 安樂影片試片室 觀看過不少以同志為題材的電影, 當中有不少導演卻以大膽描寫兩者對性愛的滿足, 不過也有不少導演以較溫和的調子來描寫兩者之間的愛情, 如何讓社會接納他/她們的感情. 曾執導的美國導演Ira Sachs再次藉以同性的關係, 來深入的描寫著感情的不同階段, 學懂了何謂是愛. 延續著導演那份淡然柔和的情感和色調, 電影流露著一段感人的感情描述, 映照著愛情的經歷和處境, 既是熟悉又是陌生...... 片故事講及Ben與George是一對相愛已近四十年的戀人, 終於等到同性婚姻承認的一天, 終於可以拉埋天窗, 擁有自己的新生活. 可是, 他們卻是要面對被受歧視的生活 - George因同性關係而被學校解僱, 沒有經濟之柱下, Ben跟George要另覓新居, 但是在這段期間, 他們需要暫時分居, 寄居在親友家中. 在這段時間, Ben與George受到很大的考驗, 他們這段感情能否繼續走下去嗎? 記得去年在同志影展中看到此片的簡介之時, 其實也會感到有點興趣, 尤其是這是一部以一對年長的同志情侶, 作為故事的骨幹, 繼而帶出了社會對同性仍在產生的歧視問題, 以及他們如何融入社會的情況. 導演的前作則是他的一部自傳式的電影, 在故事的描寫上亦是教為平實, 從個人的視點角度, 來映照著別人如何看透同志的圈子. 電影以一對年長的伴侶為主線的描述, 從他們二人本來嚮往這數十年的感情光景的時刻, 因為他們的決定, 而影響了過後他們之間的生活, 甚至是他們之間的關係. 整部作品沒有刻意描寫二人在受到別人歧視過後, 所帶來的矛盾心境, 反而是淡淡然的去陳述兩者遇上被受歧視過後,.所影響彼此之間的沉痛心情, 以及他們親友所面對過後的生活鎖事. 當然, 他們已經失去了自主權, 只能夠啞忍著跟最愛的暫時分隔, 面對那陌生的四道牆. 電影的英文片名為 演出這對同志情侶的, 分別是John Lithgow與Alfred Molina, 由他們演譯實在是教人有驚喜的, 他們在片中所表現的情感, 沒有那份刻意的外露, 反而兩者均以內心演譯為重, 表達著彼此之間所流露跟對方的感情, 把這對同志情侶演譯得既是可愛, 也是含蓄, 表現著彼此情深, 亦可讓他們二人在片中有頗大的發揮. 整部作品的調子較為平淡自然, 以柔和的鏡頭呈現著這段教人傷感的故事, 片末一場George跟Ben的姪孫Joey的一段對話, 道出了他對Ben的一段感情外, 也反映著Joey對感情的不同看法, 從他兒時對Ben的態度, 至今天才能明白到, 何謂愛情, 這一段情節也帶著一絲的感動. 時至今天, 仍然有很多人對同志存在著不同的聲音, 然而活在這個社會上, 無論是同性或是異性的關係, 不是應該要一視同仁, 互相相愛嗎? 希望這能夠像影片最後的一個鏡頭, 在夕陽的照射下, 為不同性別的感情帶來新的盼望.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