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15年5月23日 |
改編自角田光代小說<紙之月>的<紙>片, 去年年初亦改編成五集短篇的日劇版本, 原著和日劇版本的人物主線除了梅澤梨花以外, 還加入了梨花兩位中學同學 - 岡崎木綿子與中條亞紀的兩個人物. 日劇版本的故事主線以梨花犯事後潛逃開始說起 - 亦即是電影版本的結局部份. 該故事則著重敘述三個女性對金錢的迷失, 如何填補她們內心的空虛和無助, 亦在刻畫著女性埋藏心裡的另一面. 當知道電影版本由<聽>片的吉田大八執導時, 滿懷期待, 本身已很喜歡<聽>片, 加上由他執導這充滿推理性的電影, 以及由宮澤里惠擔正演出梅澤梨花這角色, 都會感到好奇在想, 她會如何演譯這心理層次很深的角色. 影片從梨花中學時期開始, 短短的篇幅交代出她在中學時曾經助養兒童, 過後便描寫著梨花在銀行的工作情況, 家中跟丈夫的生活. 後來因為遇上大學生光太, 而令她對感情... 對金錢的慾望, 又再次重燃. 導演以梨花在中學時助養兒童作為開端, 其實是想舖排她對金錢的迷失早已建立. 梨花與丈夫正一生活後, 過著平凡節儉的生活, 沒有申請信用卡, 也沒有購買名牌, 她一直把過去對金錢的慾望埋藏. 梨花帶給客戶的形象十分正面, 就連難以招待的客戶, 也因為她的表達方式跟其他不同, 而跟她買下新的產品 - 故事先為梨花建立了正面的形象, 接著哨光太之間的感情關係, 令她埋在心底多年的餘悸再次釋放, 不惜偷取客戶的金錢, 來滿足光太的學業和生活 - 這正是對比著她中學時偷取父親金錢助養小孩, 來滿足小孩日後的生活 - 這... 大慨也是在滿足一己的滿足感吧. <紙>片看起來是一部犯罪電影, 導演把故事發展層層推進, 起承轉合的描寫手法, 將梨花的犯罪過程, 寫得十分細緻. 不過, 仔細地觀看的時候, 便會留意到故事的背後, 其實是在反映著在今天這個泡沫經濟的社會裡, 人們如何被金錢蒙蔽著, 利用金錢滿足自己的慾望. 梨花被設定為一位銀行職員, 她一直埋藏著對金錢的慾望, 因為一段不倫之戀而把這慾望再次釋放, 而她利用金錢滿足別人其實只是一個藉口, 滿足一己私慾而重拾自尊, 才是真正的原因. 影片的結局更是出乎意料之外, 梨花逃走的一刻, 眼前仍是一片空白, 轉眼她到了印度, 在她眼前的, 原來是她在中學時期助養的男子 - 當然, 那男子不知道在他眼前的, 原來就是小時候助養他的中學生. 這一刻, 令她感到重生的感覺, 繼續向前走 - 大可以說繼續逃避, 但是... 梨花其實是在尋找著她的自由. 此片可說是宮澤里惠的個人表演之作, 亦可以說是為她度身而造的角色, 她在片中的內心演譯, 能夠表現出梨花心裡的掙扎和壓抑, 發揮得淋漓盡致. 接近末段梨花在公司房內被盤問的一場, 宮澤里惠沒有刻意露出畏懼, 反而表現得冷靜沉實, 把梨花這角色演譯得更心寒, 而宮澤里惠亦發揮得收放自如. 片中另一值得留意的, 就是近力主力電影演出的大島優子, 她在片中演出的平川惠子, 是一位率直真我的女子, 代表著日本的新一代女性, 跟梨花於片中產生互相揮映的效果. 影片呈現著一份很沉重的壓迫感, 故事的層遞推進, 劇本充滿張力, 把梨花這角色描寫得十分細膩, 顛覆了日本女性的地位, 而結局更是妙絕, 讓觀眾們反思社會的生存意義. 導演吉田大八藉著影片的故事背景和人物的發展, 反映著面對今天社會所帶來的壓抑, 片中梨花雖然偷取別人的金錢, 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但是其實她亦是在彌補著自己內心的空虛, 努力地追求自由, 作為女性觀眾的, 大慨也會得到共鳴感.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