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5年5月5日 / 5月13日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1院 / PALACE ifc 3院 2009年, 一位年僅二十歲的加拿大藉導演, 憑其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於康城影展連獲三獎, 成為一時佳話; 及後每一部入圍康城與威尼斯的電影, 均榮獲不同的獎項. 他... Xavier Dolan, 其首作從兒子的角度, 看著眼前的母親, 不知道說是討厭還是喜歡, 而其最新作品則以相反的角度描寫, 影片更於康城影展跟高達的並獲評審團大獎. 從母親的角度, 看透對兒子的愛與恨, 跟片的故事可有互相呼應, 劇情充滿張力, 影像凌厲, 作為兒子看過影片後, 也會被故事感動. 片以單親媽媽Diane為影片的主線角度, 她的兒子Steve患了過度活躍症, 有暴力傾向, 縱使她知道兒子有突然爆發而不可收拾的一天, 但是她仍然堅持獨自照顧他, 她們的新鄰居Kyla出現後, 令他們之間的關係慢慢緩和起來. 縱使他們之間的關係漸見曙光, 可是Steve的性格卻成為了跟Daine的一道牆, 母親不能猜到兒子何時會有復發的一刻, 他們能否可以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嗎? 片的角度由兒子Hubert出發, 他是活在一個單親的家庭, 與母親Chantale一起生活, 在Hubert的眼中, 母親是一個很煩厭的女人, 時常被她嘮叨. Hubert一直忍受著跟母親之間的關係, 而Chantale亦一直尋找方法來修補, 可是一直無補於事. Hubert將他跟母親之間的事, 向他的老師Julie交談, 希望可以從跟她的開解, 能夠跟母親再次建立良好的關係. 有一天, Chantale於Hubert的房中找到一些錄像帶, 她發現了Hubert的一些秘密...... Xavier Dolan出身於演藝世家, 1997年已經開始參演電影作品, 由2009年至2014年期間, Dolan已經自編自導五部作品, 當中四部作品有份參與演出, 而每一部作品亦得到國際影展的垂青, 屢獲殊榮. 他的作品主題圍繞著年輕的愛, 這份愛不只是同性或異性的愛, 還有親情的愛. 他的主題亦十分清晰顯現 - 母親, 兒子, 愛情, 親情, 同志 - 這都是他的個人標記, 亦已經定立了Dolan的個人風格. 拿片與片兩部作品一併來談, 大慨會產生很多有趣的話題. 片開始不久, 母子二人同在桌上, 兒子(Dolan演出的Hubert)便開始一連串對母親的責罵, 母親沒有第一時間的回應, 這段責罵一直帶到車內, 母親載兒子回校上學本是出自愛子之念, 但是因為聽歌的問題又再罵起上來, Hubert甚至跟老師說母親已死, 恨恨地向母親打了一頓, 老師Julie則成為了Hubert的安慰扶持作用. 後來, 兒子離家出走, 母親看到他的自拍錄像, 才發現他兒子最愛的, 始終是她. 用這種反過來的手法, 來描寫對母親的愛, 顯然是有點意想不到, 故事從兒子的角度看著母親, 一直推展著二人之間的責罵角力, 結尾為整部作品帶來神來之筆. 片跟片的設計大致相若, 人物同樣有三位 - 母親, 兒子, 以及夾在他們之間的第三人, 而第三者的角色, 卻變為他們的鄰居. 視野角度則變為母親, 看著患上過度活躍症的兒子, 縱使感受到難以照顧他, 但是她仍盡母親的綿力, 嘗試跟他一起的生活. 而鄰居Kyla的出現是讓這一段沉重的母子關係緩和. 可是母子亦有不能再忍受的一刻, 最後她亦得要決定. 最後的一場, 鏡頭映著Steve在跑步的鏡頭, 有著表達出他走向人生的自由. 兩部作品均有不少的呼應, 他描寫兩者之間的感情十分細膩 (尤其是片), 母親的角色定位十分清晰 - 這也合理, 那有母親不愛兒子嗎? 母親的角色十分深刻, 從一主一被的描寫下, 帶出了母親如何看兒子的成長, 兒子如何看母親, 內心戲亦較多. 而兒子的角色卻較為不同, 大慨片中的Hubert是Dolan的本人寫照, 在設計上會比教實在; 然而片的Steve在角色的層次上比較深, 在設計上亦比較著重層次感. 看過Dolan的電影, 都會較著重留意他的拍攝技巧, 他有個人獨特的拍攝手法, 善於利用慢鏡來演譯故事的發展, 在觀看片之時, 慢鏡配上的音樂, 很有王家衛的影子, 大慨Dolan也受到他的影響, 而在他多部作品的慢鏡處理中, 以的其中一場尤其深刻, 男女主角(Melvil Poupaud與Suzanne Clément)在兩旁雪地的道路中, 空中吹起色彩斑欄的布塊, 二人背著鏡頭走路, 後來Melvil Poupaud向SuzanneClément親臉, 這一幕戲留下很深刻印象. 今次Dolan在指攝上, 亦作出了一個新的嘗試, 以1:1比例鏡頭拍攝, 從1:1的影像下, 投射出母子之間的張力框架, 呈現著兩者的愛與痛, 這拍攝手法亦顯出Dolan導技的進步. 與片的劇本均為成熟, 片本身篇幅不太長, 角色上是著重於母子之間, 老師的角色未算太深入的描寫, 不過故事工整, 觀看時亦會慢慢地投入了兒子的角色中. 而片則將篇幅擴大一點, 將第三者鄰居的角色多加戲份, 內心戲亦加深, 觀看時會同時投入於三人之中, 互相看著對方的感受. 兩片中的母親角色, Xavier Dolan都是找來Anne Dorval演出, 她在兩片演中的演出十分精彩, 把母親的角色演得十分投入, 在劇本的描寫下, 片中的母親較為外露, 片的較為內歛, 發揮較大, 印象亦教深刻. 而兩片中演第三者角色的, 就是憑奪得康城影展一種關注最佳女演員的Suzanne Clément, 她在片中的戲份不多, 但少少的戲份已經突出了其角色在母子之間的重要性, 然而在片中的效果卻更明顯, 角色的效果就更大. Xavier Dolan於片中親自演出兒子的角色, 把自己代入這故事中, 演活了這位二十歲的反叛少年. 而片他則找來第二次合作的Antoine-Olivier Pilon, 他把這過度活躍症的少年演得很放很自然, 表現得入木三分. 片與片兩者之間, 當中找到很多的對照, Xavier Dolan的首部自編自導自演以半自傳式來拍攝, 整部作品演譯得很寫實生活化, 黑白與彩色的映像來表現出兒子對母親的不同感受, 一鳴驚人的佳作. 五年後執導的片, 劇本明顯扎實很多, 1:1的鏡頭運用表現出二人之間的角力, 是很大膽的拍攝手法. 片中Diane跟Steve說: 「我會越來越愛你, 但你會越來越不愛我」, 這一句說話頓時自我反思一番, 心裡也會想了一想... 那有母親不愛兒子呢? 又那有兒子不愛母親呢? 這是值得好好深思的問題.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