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期: 2015年1月5日 |
第一次在戲院觀看<狗>片次之時, 已經被影片的敘事詩方式吸引著, 導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以不同的人物與劇情的支線來敘述, 從不同的角度看著故事的發展, 他的執導與拍攝技巧新穎獨特, 充滿豐富元素的劇本, 加上影像的色彩鮮明, 令影片的觀感十分強烈. 後來的<21克>, <巴別塔>與<美麗末日>等片則沒有刻意在影像上的花巧, 反而就著重於故事上的描寫, 以及是角色上的刻畫, 不乏劇情的元素, 令影片就更顯得更平實. <飛>片是導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繼2003年的片後, 第二部全英語對白的長片作品, 導演這一次在劇本的設計上, 不乏著他的個人特色, 深入描寫人物的不同性格, 讓觀眾可以先從人物的角度, 跟隨著故事的發展而慢慢投入其中. 影片開始就已經很清晰明確地將視線放到主角Riggan的身上, 片中他的一生其實就仿如在演著一場舞台劇, 他現實的生活未如理想, 跟女兒和妻子的感情, 跟朋友和工作人員的溝通, 令他的一生節外生枝, 唯一令他感到安慰, 就是「飛鳥俠」的出現! 影片充滿著很強烈的節奏感, 劇本的描寫亦十分緊湊, 把影片拍得很有張力. 主角Riggan在片中一直周旋在滿載舞台的百老匯, 比喻成他的一生就是活於舞台之中, 舞台內外都是一直在演, 回憶著昔日成名之時. Riggan這角色寫得十分細膩, 將現實與虛構的生活寫在於這角色上, 從而能夠從這角色中看到他如何透視自己的人生. 劇本亦有不少的諷刺意味, 「飛鳥俠」這角色在影片是在很多年前, Riggan今天在演舞台, 但是很多人對他的印象仍是飛鳥俠的角色, 導演藉此也幽了一默, 回看現在很多英雄人物都拍成電影, 安排了幾場大量英雄人物, 機械格鬥與科幻特技的情節場口, 諷刺著今天的市場, 只是容納這類電影 - 而現實中, 導演也真的沒有拍過這類型電影. 影片的配樂主要以敲擊樂為主, 這用意是反映著男主角Riggan的心境, 導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利用這外界的元素, 慢慢代入了演員的心境, 從他們的性格變化, 音樂隨之而增強, 把影片的層次逐漸推至, 令影片產生出不少的起伏節感. 片中不得不提精彩部份, 就是攝影技巧, 為求令影片顯出真實感, 導演於片中利用不少的長鏡拍攝, 以剪接技巧拼湊成整部作品, 令影片更一氣呵成. 當中最深刻的攝影, 是有不少捕捉劇場內那狹窄的走廊通路, 鏡頭一直沿著走廊推進, 映射著男主角在那壓迫的社會中找出他的出路, 總會有光明的一刻. 片中的演員表現均為出色, 真的已有一段時間沒有看過Michael Keaton的演出, 這次雖然痛有說Riggan是他個人的影子, 但也不得不說是他在演出上有脫胎換骨之感, 神情十足, 令他在影片中有很精彩的發揮. 除了他以外, 片中的其他演員亦有精彩表現, 演Riggan女兒的Emma Stone於片中也有很大的發揮, 少有演認真角色的Zach Galifianakis有驚喜的演出, Edward Norton能夠演到角色的神髓, 而跟導演再次合作的Naomi Watts雖然戲份不多, 但是表現亦是平穩的. 片中群體戲不少, 眾人的表現亦突出了整體的水準. 影片去年於威尼斯影展首映過後, 口啤不斷, 這時開始對<飛>片已帶有一點的期待, 在影片觀影過後, 的確是沒有失望, 而且是越看越投入, 慢慢投入於影片的故事中. 電影不只是在說著一個電影英雄人物的故事, 而是藉著這英雄人物的誕生過後, 反映著演員生涯中的大起大落.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在影片中亦有突出的導技表現, 片中他加入很多不同的元素, 令影片生色不少. 導演藉著電影中英雄人物的誕生, 演員生涯中的經歷, 反映著人生總是會受著不同的挫折, 但是積極和勇於面對, 不要放棄, 總會有出頭天的.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