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3年7月5日
地點: 百老匯旺角1院

近年, 似乎已經很少機會接觸香港的近代鬼片電影, 在早一陣子之前, 香港有不少的鬼片電影上映, 當中有印象的, 莫過於系列, , , 甚至新浪潮時期的與等等, 這些電影均能夠從銀幕上的陰沉氣氛, 帶出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情節. 是夜觀看的這一部分為兩集, 由六位導演合作而成的電影, 改編自李碧華的文字小說, 從他們的導筒下, 又能否帶回昔日香港鬼片的風氣呢? 三部不同感覺的短篇鬼片, 當中集結了本地文化特色, 三位導演的表現各有不同, 是一部融合不同元素的電影.

片分為三個故事 - 故事講及一名住在小小房間的男子, 單靠打散工賺取一點錢作為生活之用. 一天, 因為留意到報紙上的新聞, 為了賺錢金錢, 於是便到墳場, 把別人的骨灰龕帶走, 待他們的子孫以錢贖回, 過也引發了一件靈異事件來; 故事講及何可是一名相士, 這天他跟經營水晶店的王姑娘在餐廳內又遇上了靈體, 不過這靈體卻令他感到奇怪. 後來有一位帶著懷孕妻子睇相的張先生來到, 這位靈體的死因與背景漸漸解開; 故事發生於人來人往的鵝頸橋下, 以打小人為生的她這天在驚蟄之時, 生意等別多, 正當打烊之時. 當中來了一位雙目無情的少女, 少女要求要打小人, 她感到不妥, 故只好為少女打小人......

猶記得以前跟父母到戲院觀看這類型的恐怖電影, 當看到銀幕上呈現出來這一段段的恐怖驚嚇場口, 無需要任何的聲效襯托, 也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然而, 發覺近年的恐怖電影, 很多都只靠聲效來帶出驚嚇之感, 已經跟以前能靠畫面就帶出恐怖感的感覺. 而片的三部作品, 既有恐怖之感, 但也有一些幽默感, 而不難發現的, 就是三部作品均是有香港的本土氣息, 從李碧華的原著文字改編而成的影像, 三部短篇作品均能夠表達出那份寒慄的感覺, 三位導演卻分別以不同的手法處理, 有驚喜但也有失手的.

首次執導電影的任達華, 在片的表現顯出不足之處, 片是三部作品中唯一一部導演沒有參與編劇工作, 只由李碧華一人編劇. 整個故事的劇本有點散亂, 感覺似是一件件堆砌至成而欠缺流暢感, 故事也十分單薄, 任達華在導的崗位上, 似乎只在乎於影像的控制, 卻忽略了故事與演技上的掌握, 就連他本人在演出上也略過點火位, 元秋與林雪沒有太明顯的表現, 有點失色. 李志毅的故事方面頗有趣味, 將玄學與水晶學跟中樂與西樂成為對比, 梁家輝與陳慧琳的演出均有表現, 顏卓靈的表現也平穩; 片陳果掌握故事流暢, 後段是有點誇張, 但整體是最為工整的一部, 邵音音, 盧海鵬與陳靜演出均有表現.

三位導演從李碧華的文字改編成影像的故事, 各俱不同的水準, 任達華第一次執導野心很大, 他只是兼顧於影像上的捕捉, 反而卻忽略了故事的結構, 令整部作品顯得有點不流暢之餘, 也顯出了他未能功架自導自演兩崗位同一進行; 中李志毅以一個較為輕鬆的手法, 從一段昔日的感情故事, 引申成一段亡靈報復記, 導演能夠把氣氛控制得精準流暢, 也有他本人的風格特色, 感覺不俗; 而陳果的則以驚蟄之日, 打小人這風俗來作藍本, 陳果的故事完整, 把每一個角色刻寫得十分細緻, 尤其是陳靜的角色 - 當然, 還有他的對白, 不得不佩服他的"立場".

而整部作品的演員表現, 也各有不同的 - 片以任達華個人演出為主, 可是在他又導又演的情況下, 未能有表現, 然而片中其他的演員如邵美琪, 元秋, 林雪等演出也未算理想; 片的三位主要演員, 梁家輝, 陳慧琳與顏卓靈在片中有頗自然的演出, 童愛玲與李雨陽的演出也算平均; 片中的幾位演員更是喜出望外, 邵音音的演出仍是十分精彩, 把角色控制得精準, 顧美華再次於銀幕演出, 不減昔日在的風采, 不過不得不讚的, 莫過於陳靜, 她這次的角色是欠缺表情, 而她那木獨的神態把角色突顯出來, 繼後又一次精彩的演出.

李碧華這鬼魅系列能否再次帶動靈異電影在香港市場的重視, 也是未知之數, 不過這次李碧華的鬼魅系列, 以與兩部份合共六個故事合輯而成的電影作業, 就已經可以看到香港仍有一班的導演們, 能夠為一個作業互相合作, 完成這一部電影系列. 六位導演 - 任達華, 李志毅, 陳果, 劉國昌, 陳嘉上與泰迪羅賓均藉以他們不同的風格, 各自拍出了不同感覺的靈異電影, 將一部鬼魅電影帶來有不同的風格與元素豐富的電影, 能夠帶出了鬼魅電影的另一格局, 不同的演譯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ex Chung 的頭像
    Alex Chung

    是日觀影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