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2年11月16日
地點: PALACE ifc 3院

今年看過不少台灣的電影作品, 但是要數到達水準的作品, 似乎今年比往年有點遜色, 真的是好看的作品不算多, 再者一部吸引得可以再入場觀看的台灣電影, 也不算多. 不過, 是夜觀看的這部台灣電影, 自七月在台灣觀看的時候已經十分喜歡, 一直都希望有機會可以再於銀幕上觀看, 一等就等到香港亞洲電影節選映的這一天, 才能夠再次觀看這部台灣小品作. 由兩位導演楊貽茜與王傳宗執導, 改編自楊貽茜的小說作品<寶米恰恰>, 除了說出了一段孖生姊妹面對感情與生活的故事外, 還說出了大家看人不只是看表面, 而要是看彼此的內心.

<寶>中的孖生姊妹寶妮與米妮就讀同一家學校, 她們也是學校籃球隊, 分別是8號與13號, 她們外表就是完全一樣般, 但是她們卻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 她們的髮型不一樣, 性格不一樣, 就連喜歡的男生也不一樣. 優果一直留意米妮, 他每一次都主動追求她, 可是米妮卻一直對他不瞅不睬, 但優果就沒有放棄, 希望可以追到米妮. 寶妮於一天的偶遇之下, 遇上了樣子呆呆, 但被寶妮吸引的徐永平, 永平當天受傷, 寶妮把手帕幫她止血, 永平就此對寶妮留下深刻印象. 後來, 永平主動把手帕還給寶妮, 主動追求她, 可是陰錯陽差, 他卻一直不知道, 寶妮有一個孖生妹妹米妮, 而他一直在找的就是米妮, 但是優果卻從來不會認錯寶妮與米妮二人. 寶妮, 米妮, 優果與永平四人, 如何對待他們的感情和關係呢......

影片是改編自楊貽茜的原著小說, 不說不知, 原來楊貽茜也有一位孖生妹妹, 而她的妹妹楊琬茜就是為此片負責配樂部份. 從她們這樣的關係, 就不難發覺這部作品的故事, 就是以楊貽茜與楊琬茜的故事為藍本. 楊貽茜於是夜放映後的映後談, 也有談及這個問題, 她也不諱直言地說, 影片是有著她們兩姊妹的一點影子, 當然有多少她就沒有多說吧, 不過從她這樣的說, 就大大感到影片的可信性與說服力. 而這次楊貽茜首次參與電影的導演崗位, 與王傳宗一起執導, 感覺就似是<父後七日>一樣的組合, 而他們二人這次的合作, 就奪得了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片, 最佳編劇與剪接, 而金馬獎也獲五項提名, 可見他們的首次合作, 已見成績.

整部作品的篇幅, 大部份均是由姊姊寶妮出發, 從以她的第一身角度, 看著她與妹妹米妮之間的感情轉變, 成長後的性格起伏, 遇上了永平後對感情的憧憬等等. 這樣的主觀角度, 原來就是因為楊貽茜本身就是姊姊這角色, 所以整部作品的觀點, 都會以她的第一身角度來看整件事情的發展. 整部作品充滿了很青春的氣息, 同學之間的友情, 以及對異性剛產生感情的感覺, 似是讓觀眾們帶回學校的生活.

兩部導演於影片中的表現平穩, 楊貽茜自編自導的首作, 劇本上編寫得十分流暢生動, 帶出了寶妮與米妮兩姊妹感情之間的轉變, 從她們兩姊妹分支的發展, 帶出了優果與永平兩個角色. 後來更從他們之間的故事發生, 引申出不少值得思考的題材, 就如當中說到優果從來不會認錯寶妮與米妮, 反而永平就單憑表面, 就以為她是他想認識的寶妮, 可是卻原來摸錯門釘, 認錯了她是她. 王傳宗未拍電影之前, 執導過不少的電視劇, 相信影片有不少的部份, 都該會是由他負責導演的技巧方面, 看來也有穩定的表現.

片中四位主要的演出表現不俗的, 黃姵嘉於影片中分飾寶妮與米妮二人, 她於片中有不錯的表現, 除了能夠演到兩姊妹不同的性格外, 也能夠表現出其活潑可愛的一面, 拿捏到角色的神髓. 歐陽倫與姜康哲分別演喜歡米妮與寶妮的男子優果與永平, 明顯發揮上不及黃姵嘉的多, 但仍是表現平穩的. 演永平姐姐的張詩盈戲份不算多, 不過她那黑道大家姐的角色設定, 十分有型有格, 蠻好看的一個角色.

<寶>片屬於今年其中一部台灣充滿青春氣息的電影作品, 對於當地本土來說, 此片會能夠讓當地觀眾們產生很多的共鳴. 縱使<寶>片未能在港作正式公映, 但是這次能夠再次在香港的銀幕上觀看此片, 也是一次十分開心的事, 因為能夠在銀幕上看到一部喜歡的電影作品, 確是十分愉快. 楊貽茜與王傳宗的第一次合作, 就能夠拍出一部水準不錯的作品, 片中既是充滿青春感, 也能夠從一段的感情故事, 說出了看別人就不能只是看表面這麼的簡單, 一定要看彼此對方的內心一面, 這會更看清楚了解對方, 明白對方內心的感受.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