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2年5月27日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4院 "望著海一片滿懷倦, 無淚也無言", 相信無人不認識這一句出自梅艷芳歌聲的歌曲"似水流年", 這首歌曲至今仍是聽出耳油, 梅艷芳的歌聲配上喜多郎的曲鄭國江的詞, 可謂經典歌曲之一. 除了歌曲之外, 同名電影也是經典作品, 由嚴浩執導, 與斯琴高娃及顧美華合演的這部同名作品於1984年公映, 及後於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奪得多個大獎, 包括最佳導演, 電影, 女主角及新人等等, 但音樂及歌曲就名落孫山, 但無論有否得獎, 電影與歌曲並肩為經典之一. <似水流年>將一個由香港回到內地鄉村尋根的故事, 寫得細味入深, 兩位女主角的演出彼此內歛細膩, 帶動出故事的發展與陳述, 嚴浩捕捉到那三人青梅竹馬的微妙情感, 追溯那舊日的青空回憶. <似>故事講述剛回到鄉村奔喪的女子珊珊, 暫時放下香港的工作, 刻下卻重遇青梅竹馬的老同學孝松, 而這位老同學這時仍在為鄉村效力, 在農田中耕種稻田. 孝松的妻子同時珊珊的青梅竹馬阿珍, 她現今於學校當校長, 三人再次於鄉村重遇, 重拾讀書時期的友誼. 可是, 由於他們的文化有異, 珊珊的生活態度顯然跟阿珍及孝松有別, 然而因為她的回來, 孝松對珊珊再次起了動心, 讓阿珍產生妒意, 他們三人之間的友情關係, 卻起了一絲絲耐人尋味的暗湧...... 相隔二十八年, 首次於戲院觀看<似>片的確是有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 陌生的是第一次到戲院觀看此片, 對於整部作品的格局似乎真的是不太熟悉, 但觀影過後卻被整部作品深深的吸引著; 而熟悉的既是喜多郎的音樂, 多年來的曲風仍是十分動聽的, 也有斯琴高娃與顧美華的演出, 她們倆的樣子多年沒變, 仍是熟悉的演員. 此片的故事是藉著這三人的青梅竹馬, 似乎就是暗喻著中港之間的關係, 由顧美華演的珊珊來代表香港, 從她的角度去表露出如何去面對中國這國家的態度; 而謝偉雄演的孝松與斯琴高娃演的阿珍的保守思想, 就似乎是在說中國的封見制度. 雖然是有這樣的對立角度, 但是嚴浩於處理上卻不會讓雙方失重平衡, 他既是要說兩地的文化差異, 但另一方面也是在說內地鄉民的生活簡撲, 卻沒有香港人過著這複雜的生活, 珊珊跟妹妹之間的惡劣關係, 就在幾通的電話就已經明顯可見; 相反地, 本來過著平靜而安逸生活的阿珍與孝松, 卻因為珊珊的出現而起了翻波, 就起了一段段的暗湧, 但也可能因為有珊珊的介入, 阿珍才明白到孝松內心所想的一切, 以及他們二人之間的坦承. 而阿珍對於珊珊的出現, 既開心又嫉妒, 好友的重遇既是開心, 但因為珊珊的時髦打扮與她有自己的事業, 而令阿珍產生妒忌, 就算珊珊主動幫阿珍化妝卻把妝卸下, 大慨是阿珍不能融入於她的世界當中. |
![]() | 嚴浩於故事的處理手法上比較平實, 他鏡頭下的鄉村情懷, 呈現出勞碌工作人民的生活, 反映出當時內地鄉民的生活情況, 表現出一份鄉土的味道. 整部作品只得一場香港的片段出現, 那一段的出現看似只是珊珊與妹妹之間的決裂, 但恍惚就是嚴浩想以一小段的片段來映照出香港與中國的對比 - 繁榮與平靜, 或是複雜與簡撲. 從不同的支節中, 看到珊珊其實一直是羨慕阿珍, 雖然珊珊擁有的可能比阿珍多, 但珊珊沒有的卻是一段穩定的感情, 她要求的就只是一個男伴, 但不是長相廝守, 跟阿珍與孝松這對夫妻的相比, 珊珊就是欠缺了感情(甚至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