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2年5月19日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1院 一部文學作品受不受歡迎, 除了是從它的文字作品能夠被讀者接納外, 還有的是它有否被改編成影像作品 - 電視或電影. 儘管文字作品被改編成影像的次數不少, 但總會有讀者喜歡看那影像版本, 同時跟文字版本作比較, 但這總會有反差的效果. 是日觀看的這部作品被改編過電視或電影不少次, 曾有不少導演執導過, 當中包括<賓虛>導演William Wyler, 較近期的版本則由<毒自美麗>導演Peter Kosminsky執導; 2011年的最新版本由<90後.少女.性起義>女導演Andrea Arnold執導, 改編自於1847年由Emily Brontë編寫的唯一小說作品. <咆哮山莊>導演起用全新演譯演出這文學作品, 演員的表現眼見生疏, 但是她的嶄新詮釋把影片帶出別有風格的調子, 強烈的影像貫穿整部作品, 朦朧中帶點淒迷的感覺. <咆>故事發生於約克郡的山莊, Heathcliff是一名黑人孤兒, 一天他被Mr. Earnshaw帶到山莊的家中, 家中的成員因為膚色問題而對他存有歧視, Mr. Earnshaw的兒子Hindley與僕人Joseph更將他置身於外, 女兒Catherine則由憎恨他, 變成對他產生好奇, 後來更常常與Heathcliff一起玩耍, 繼而彼此產生好感. 不久, Mr. Earnshaw病逝, Hindley就繼承了山莊, 把Heathcliff被貶為下人... Catherine與富家子Edger來往, 後來更下嫁給他. 可是, 從Catherine的心中, 一直是喜歡Heathcliff的, 只是因為種種的問題, 最後要她作出了這決定, 而Heathcliff得知後, 便離開了山莊. 事隔數年, Heathcliff回到山莊, 他第一刻就是想跟Catherine重遇, 然而這一次的相遇, 卻令他們二人埋藏久存的感情, 再次湧現出來...... 從資料中所看到, <咆>原著作者Emily Brontë撰寫此書的時候是1846年, 當年她只得28歲, 兩年後她死於肺結核, 而<咆>就成為他的唯一一部作品. 就如第一段所說, 這部文學作品已被改編過多次電視與電影作品, 而今次由Andrea Arnold改編而成的就是第三部作品, 而從她改編的這個版本, 卻是有著不少的改變. 當中最較為特別的, 就是將男主角Heathcliff由吉卜賽人, 變成一個黑人, 雖然沒有看過原著小說, 也沒有看過之前的版本, 但是有這個角色的轉變, 相對來說會是一個新鮮感來的. Andrea Arnold藉著影像與景象來交代出男女主角的心境, 那朦朧的場景, 配上黑暗的色調, 加上刮起那強烈的大風, 與鏗鏘的雨點, 產生出那咆哮的風聲, 映射出男女主角之間感情的起伏, 縱是雙方內心藏著感情, 但現實就是這樣, 珠玉在前之下, 卻會另一更好的選擇, Catherine就是這樣的人. Heathcliff的內心仇恨就是那咆哮的聲音, 但是這咆哮卻在影片的高潮之下就停止下來 - 原來影片只是改編了原著小說的一半故事, 另一段關於Heathcliff對Hindley與Joseph的復仇卻沒有於影片中提及, 就變成了這個沒完沒了的完整故事. 影片的頭半部份主要是講男女主角年少時期之間的情感與慾望, 幾乎佔了影片的三分二的時間, 餘下的三分一就是Heathcliff回到山莊後, Catherine的內心慾望再次燃起的一刻, 但也因為他的回來, 令山莊再次咆哮起來. 明顯的是電影著重於兩位主角年輕時期的情感多於成長的時期, 所以就連小說的後半部也沒有連載於影片當中, 就連Heathcliff的心態轉變也沒有刻意的詮釋, 這可能對於有看過小說的讀者來說, 大慨會感到有不完整的感覺; 然而沒有看過小說的, 看畢此片後只會感到影片欠缺整體的完整性, 令影片變得有點刻意地只在說他們二人的童年往事, 就連影片的最後一個片段(字幕後的最後一個)都是回到Heathcliff的童年, 這大慨就是導演刻意的安排. 全片的演員幾乎是新人來演出, 但他們的演出難掩欠缺自然感, 但這無可否認的是導演想拋開之前<咆>片的成熟感, 以一個全新的角度, 拍出這個有新鮮感的作品. 不得不提的, 就是全片於作者Emily Brontë的出生地英國約克郡拍攝, 山上的風吹聲與雨聲互相敲打, 形成了<咆>的主體, 它們彼此擦出了影片中男女主角的互相呼喚, 從霧裡中一直找尋 - 找尋二人的感情與內心的慾望... 在這份妒嫉與仇恨之心正在擁現之時, 故事就在此完結. 這是好還是不好的結局, 就由大家自行定斷, 但是Andrea Arnold有這次的新嘗試, 為<咆>的電影作品帶來新鮮感. |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