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11年12月5日
地點: AMC PACIFIC PLACE 5院 在一些較偏僻的地區, 女性的地位往往會比男性低, 她們很多時都只會被男性操控著, 突顯出男性的尊嚴. 但其實這觀念於今日的社會已經慢慢地消退, 男女人人平等, 才是公平的社會. 曾執導及的羅馬尼亞導演Radu Mihaileanu這次就為女性作出平反, 以阿拉伯的小村落作背景, 藉著一位嫁入村落的少女如何從那女性的弱勢中走出來, 為女性們爭取權利. 所說的就是無論身在何地, 男女也該是人人平等, 女性也要為不公的說出來, 不要再逃避與害怕, 維護女權, 挺身而出!
故事發生於今日阿拉伯的一個小村莊, 少女Leila嫁入村莊後, 與其他村內女子一樣, 每天都要從那猛烈的陽光下, 經過那崎嶇不平的山路, 到山頂上水源挑水, 擔著那兩桶重得要命的水桶, 一步一步的回到村落. 因為一位懷有身孕的少女擔水回村時遇上意外而流產, 令Leila感到為何女性懷了身孕仍要做那粗重的工作呢? 於是決定希望與村內的女子聯盟, 向男性示威, 若男性不挑水, 就不可以與女性有親密接觸, 望得到村內人人平等. 可是她這行動卻令村內的男子反對外, 還有不少傳統思想的女性對她的行動反感, 但Leila仍十分堅持這次的行動, 希望可以讓政府知道村落的問題存在......
以女性為主導的電影該有不少, 但是以小村落來反映出女性平等問題題材的電影, 這部該是第一部有留意到的. 影片開首以村落的女性擔著水桶的鏡頭開始, 後來卻遇上孕婦遇上意外, 而引申了一件示威的行動. 故事整體十分工整, 把這女性的行動以起承轉合來表達出來, 到了後段起了一個高潮, 看到那簡單的演譯, 其實藏著了深深的傷痕 - 傷害了其他女性, 還是自己? 最後的一幕起了一個很強烈的對比 - 眾人之喜悅與獨自的內疚, 與影片的開首產生了首尾呼應, 但當中的意味甚有不同的感覺.
從影片的故事來看, 主旨是想為女性講出公道的說話, 在這鄉村的地方, 仍是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 女性仍是對男性尊卑的態度, 若非有外來者以第三者身份想看他們的生活, 那就不會產生這次的革命, 就不會讓這小小的村落仍是沿地踏步吧. 導演就藉著他到訪阿拉伯後, 才發覺其實當地的女性已經成熟起來, 也漸漸於職場上擔綱重要的職位. 而這個故事就正正是現實的相反, 女性仍未能挺身說話, 唯一人的發動才把她們從冷靜與掙扎中走出來, 令這社會成平等的國家, 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態度, 走出那陰霾的框框.
影片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整體表達出通俗易入口, 還讓觀眾們有反思的感覺, 對於片中男性對女性所做的一切, 是一個事實, 也是一個不平等的對待. 導演以不同的民族歌謠來作點綴, 從那為了爭取公平的女性口中唱出來, 唱出那平等的聲音, 這令影片更添上不少的說服力, 對影片的事實添上牽動故事的效果, 令影片更顯得自然好看. 影片以女性演員為主, 她們眾演員的演出十分好看, 曾演的Leïla Bekhti是影片的主角, 她演的對丈夫之愛與村落男性之恨有著矛盾沉重的心境, 她把角色演得十分自然流露, 令她的角色眼前一亮, 十分突出.
看畢此片後, 十分欣賞導演這次為女性所說的說話, 無論她們身處何方, 都應該要與男性有一等一平等的生活, 這才是社會的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