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參展作品
第八屆香港亞洲電影節參展作品

《戀人路上》新一代獨立女導演曾翠珊
唐寧  周俊偉  覃恩美


大藍湖
Big Blue Lake

11月17日 情來這一天

電影簡介
《大藍湖》是本地新一代獨立女導演及ifva歷屆得獎者曾翠珊的第二部長片作品,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同時亦是香港藝術中心首次參與的電影長片拍攝計劃,並於本片籌備、拍攝、製作及宣傳上供應多方面的協助及支援。《大藍湖》以蠔涌這個位於西貢、充滿香港歷史與回憶的地方為舞台背景,講述一個既寫實亦夢幻的故事。唐寧和周俊偉兩位主角歷經猜、情、尋的旅程,二人從偶遇到相知、共同尋找記憶中的大藍湖的過程中尋回愛。電影以細膩幽默的手法展現變化中的人和地,鋪陳親情與愛情。曾翠珊在過往的創作如年前的多媒體作品《蠔涌》及近年短片《河上風光》,已聚焦於西貢蠔涌這個她成長的地區,故不論是男女之間的愛情遊戲,以至是對西貢的濃厚感情,《大藍湖》都可說是延續了曾翠珊於人、物描寫上的知性風格。

故事大綱
《大藍湖》是一齣寫實亦夢幻的電影,藏著親情與愛情的線索,以細膩幽默的手法展現變化中的人和地。張麗儀(唐寧 飾)年少離開村往外走,將青春歲月獻給海外和中國大陸的舞台工作,一心計劃在台上覓理想,至三十歲逼近眼前,卻突然失業,徬惶無助,最終事敗返港,跑回老家重整人生。
麗儀返回位於西貢蠔涌的老家,驚覺村落受時間洗禮已不如往昔,而闊別十年的母親(覃恩美 飾)亦已年華老去,不復當年。麗儀重新投入簡樸自然的生活,守候在母親身邊,似是想追回過去十年的光陰,但郊外刻板平靜的世界,卻因為舊同學林進(周俊偉 飾)的闖入而變得熱鬧起來。二人各自帶著情感的遺憾走遍村中角落,踏上尋愛旅程。短短的日子中充滿了、謊言、秘密與錯愛。最後片中各人都找到了各自的大藍湖,一個出現在心靈之中的大藍湖,重新學會放低與面對,迎接更多逃戰的未來。

導演的話
兩年前從上海回港後,我發現在我蠔涌村家前的小河經過水利工程改建後,已變成一條渠道,面目全非。整個城市都在變遷,香港的重要標誌維多利亞港亦越來越窄,連我家前的小河都逃不過被城市發展改變及淘汰的命運。我們的生活環境被天災改變,是無可抵禦的;但人為的破壞,卻是令人痛心疾首。人憑甚麼覺得自己可以改變大自然?回看南亞海嘯、四川地震,香港是個十分安全的地方,但也許就是這種安全感令我們變得脆弱。我們隨著環境的更迭作出改變,時間就在我們眼前匆匆流逝,我們怎樣面對轉變?無論是城市的變更還是人的改變,我在意的是我們如何從過去創造未來。

過去數年,我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我不知道這是因為我對自己的「家」沒有歸屬感,還是我覺得只有流落他鄉才能清楚認識自己。其實每個地方的獨特之處是在於她們各自的歷史和文化,但在今時今日的全球化環境下,各個地方都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所以我慢慢發覺,當你去到哪兒都見到星巴克時,那倒不如回家吧!即使家鄉也許都經歷了很多變遷和時間洗禮,回憶和歷史卻是恆久不變的。《大藍湖》是關於一個踏入三十歲的女子,經歷一次尋找自我的旅程,她有典型現代亞洲女性的特質,渴望獨立,但同時又思念家鄉。這是個關於人及城市回憶的故事。

主角張麗儀快到三十歲,她很喜歡遊歷不同的城市,但四處闖蕩後,發現她的事業及愛情都不如她所願,她開始想念她的家。回家後,她重遇舊同學林進,他想尋回他的少年回憶,於是二人一起在同一個地方,尋找各自的回憶,但發現重返這個本是熟悉的地方,一切卻與記憶中的家鄉有著不少差異。然後,她又遇上一個名叫永恆的中學生,開始感覺到變遷其實不一定是壞事。現在與過去是緊緊相連的,憑著過去締造將來看似容易,但一小步的差池,你就可能被困在回憶中不停兜圈,在同一點停滯不前。

《大藍湖》的誕生
導演曾翠珊在2008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後,便開始著手故事的創作及拍攝的準備工作,經過三年的籌備,期間再有香港藝術中心的加入,終於在2010年夏天開拍《大藍湖》。今次是香港藝術中心首次參與的電影長片拍攝計劃,本片的監製、同時是香港藝術中心高級節目經理兼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ifva)總監鄺珮詩,對於今次能夠由零開始製作一部長片,感到興奮及榮幸:「香港藝術中心一向有從事電影發行、安排電影參加海外影展等工作,但今次《大藍湖》是首次由籌集資金、前後期製作、以至宣傳及放映,都有份參與的電影項目。這次與曾翠珊合作,亦是秉承了香港藝術中心推動本土藝術家發展的使命。」

曾翠珊非常感激香港藝術中心的支持:「我真是個幸運兒,對於得到香港藝術中心的全力支持非常感恩,藝術家是很需要機會,而電影是群體的創作,藝術中心在今次的製作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這麼多人幫助,亦令我可專心創作,讓事情事半功倍。」

《大藍湖》- 由飄泊到回家
《大藍湖》是曾翠珊繼《戀人路上》後的第二部長片,在《戀人路上》前她已拍過數部短片,包括《寂寞星球》及《楓丹白露》,而過往的題材,都是以「飄泊」為主。曾翠珊說:「《寂寞星球》談兩位女孩的友誼,已有穿越城市的脈胳,那時已在西貢蠔涌取景,但沒有拍攝太多鄉村的景緻,重點都放在女孩子的情感和友誼;《楓丹白露》是由法國文化協會資助,我去了巴黎拍攝一個關於一位廣州女孩到巴黎的故事;而《戀人路上》則是一對戀人到北京生活的故事。」

「直至《大藍湖》,我認為是時候回家了。」曾翠珊說,以往常想要到世界其他地方見識,但現代都市愈來愈相像了,千遍一律的連鎖快餐店、大同小異的購物商場。回家的意思,是尋找自己的回憶和過去、與家人的感情。「我常以女性角色來建構自己的作品,這趟主角回家了,故事觸及家庭、鄰里、親情、友情和愛情,還有歷史和回憶等,比以往作品涉獵更多層面。」

西貢蠔涌 - 尋找家與根
蠔涌村是曾翠珊的家,她是原居民,她便笑言:「我是村姑,由出生至現在都住在村內,離村最久只是在北京生活了半年。」曾翠珊的作品中,一直都有觸及她所居住的蠔涌村,如多媒體作品《蠔涌》*及近年短片《河上風光》,但這次《大藍湖》則是完完全全地在蠔涌村取景的長片。
(*多媒體作品《蠔涌》:http://www.emergencylab.hk/common/hochungvillage/)

曾翠珊指,蠔涌河和車公廟是蠔涌村的兩大特色,整條村是沿河而建,以往的河道與民居很近,與村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在整治了河道後,河流就窄和淺得像一條渠。曾翠珊說:「以往人與河的關係較為密切,現在講究是安全,與自然環境保持距離,城市發展意味著必須破壞自然似的。政府曾承諾植樹,但都沒有兌現。」

揉合寫實與戲劇
曾翠珊今次以劇情片的體裁拍攝,嘗試加入多些戲劇元素,更找來職業主流演員演出;但亦有融入她最擅長的紀錄片寫實元素,當中有真正的村民參與,甚至出動自己的父母,分別飾演戲中的麗儀爸爸及蘭姐。

「片中有一些老村民對著鏡頭自述自己故事的部分,其實起初沒有太確切的構想,只是在拍攝期間慢慢落實了,然後再細細地重整。」曾翠珊說。這趟籌組劇本經歷很長的過程,有種慢慢沉澱的客觀效果,特別是戲中提到十年一度的太平清醮,原先並沒預計能包括在內,後來得到藝術發展局的同意,決定等待它舉行並加入電影之中,於是劇組在主戲份完成後半年,才拍攝太平清醮的部分,在商業電影中似乎無法容納這漫長的製作時間。

曾翠珊說:「最後我們在2011年1月拍攝了十年一度的太平清醮,這是本片的一個重點,對我而言極有團圓的意味。整個製作走出了我的想像,由藝術發展局的資助,再到藝術中心的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ifva)的幫助,更因為唐寧等人脈關係找到其他資助,才能成事。當然還有高先電影公司的曾麗芬的幫助。」

十年一度的太平清醮
香港很多村落都有太平清醮,蠔涌村以往是務農維生,太平清醮是軀邪保平安的習俗。不像長洲每年都有太平清醮,西貢的太平清醮是每十年一度的,其時即使是身在外地的村民都會專程回來,有全村人團聚的意義,帶出團圓的力量。村民會到車公廟拜祭,舞龍舞獅,亦會將村民的名字寫出來告天祈福,還有「取龍水」,即是到河中取水分給村眾,喝過後便身體健康,最後是「燒鬼王」,燒過就能軀邪保平安。

整個太平清醮為期約四、五天,期間可以看粵劇,全村一起吃齋,最後一天才一起吃葷。《大藍湖》最後一場,便拍攝了村民在村中的廣場吃大鑊飯的情景,就像有時村會吃盆菜一樣,都是一種習俗。

曾翠珊說:「過去的村民每逢清醮便停耕休息,但現在沒有人務農,全都靠地產買賣而生活,紛爭比過去多了,關係亦變得疏離了。雖然如此,在太平清醮時,他們仍是會親近一點的。」

與河瀨直美配樂師一拍即合
《大藍湖》的配樂由河瀨直美的御用配樂師茂野雅道主理,曾翠珊對此感到萬分榮幸,而這次合作都是基於二人的創作格調相近,可算是一拍即合,亦是難得的緣份。
曾翠珊說:「我開鏡前常聽《暗戀家族》的音樂,很喜歡那種感覺,後來因為我參加了東京FILMeX的《Next Masters Tokyo 2010》大師班(被挑選的年輕導演接受資深導演如侯孝賢等授課的交流活動),當中有一位節目統籌看過《戀人路上》,她認為很適合她丈夫的戲路,便介紹了我認識,原來他就是河瀨直美的配樂師茂野雅道,就這樣促成了我們今次的合作,想來確是一種緣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配樂製作完成的前幾天發生了日本311大地震,茂野雅道是在地震後一兩天內趕工完成錄音,對他和曾翠珊以至整個劇組來說,這經歷是畢生難忘的。

選角:首次起用主流演員
《大藍湖》起用的演員大都是一些大家熟悉的面孔,包括婚後仍活躍於影、視、舞台演出的唐寧、唱作歌手兼演員周俊偉、及近年返回大銀幕的資深演員覃恩美。

唐寧 - 雙失女回家尋愛
原來曾翠珊跟唐寧在十多歲時已經認識,「我覺得她外型及年齡都合適,而且她是個很『立體』、不斷求突破的演員,她自小演電視劇、電影,現在又演舞台劇,她演戲的領域很闊,而剛巧麗儀這人物亦是個舞台劇演員,考慮了這些背景因素,我認為她唐寧是合適不過的人選。」

找唐寧做主角其實是個挑戰,她是童星出身,曾演出很多不同的角色,但來來去去都沒有大變化,都是演少女,最多是年輕母親等,她的形象在觀眾心目中已定型。曾翠珊說:「我跟美術說不要再用這方向去處理唐寧,我們要打造一個新的、觀眾未看過的唐寧。唐寧肯接這角色,亦是因為這齣戲是談成長,女孩回家要面對家人、要經歷自我發現和成長,要有轉變。」

電影拍完後,唐寧看了自己的演出後亦很高興,她說:「我從未在銀幕上看過這樣不一樣的自己,從前沒有人將我成熟的一面拍出來,今次我見到全新一個的自己。」而她亦非常欣賞曾翠珊這位導演:「我喜歡跟女導演合作,從女性角度說故事,而曾翠珊是個很細心的導演,為這電影做了很多準備工夫,拍攝前她已帶我去蠔涌參觀,了解鄉村的真實生活,向村民介紹我時還說我是『張麗儀』,令我完全地融入了角色。」

周俊偉 - 大藍湖尋初戀
而男主角林進,原來曾翠珊在創作階段時,已經以周俊偉作為藍圖,她說:「當初構思男主角林進時,一直在想若能找到個像周俊偉般的演員就好了,之後想深一層,為何不直接找周俊偉呢?」就這樣找人搭路,聯繫上周俊偉,而他看過劇本後,亦立刻答覆演出。

周俊偉對於導演以他為男主角的不二之選感到受寵若驚,他表示雖然自己與感情混亂的男主角林進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跟角色一樣,他對自己初戀的印象都是非常模糊:「我的腦海中有一些初戀的零碎片段,那種心跳的感覺亦非常強烈,只是我完全已記不起那女孩的樣貌和名字,但那份純真的愛情一直還在我潛意識中存在著。而如果我能像他一樣要尋回一段回憶,我都會選擇尋回我的初戀。」

覃恩美 - 失憶母親
曾翠珊很榮幸能請到覃恩美演出戲中患有腦退化症、隨時連自己的女兒也認不出的母親,她說:「我們本身並不相熟,我找了很多人後有機會遇到她,而初次見面時,她剛剪了skin-head,包了頭巾,恰好這種氣質很適合角色,因為麗儀的母親是由城市嫁入村,並不是傳統的村婦。」

覃恩美說:「『家』真的很重要。記得為了要演繹這個角色,我曾到訪聖雅各福群會健智支援服務中心接觸初期腦退化症病人,那天做完資料搜集後,我掛心得馬上打電話給母親慰問一下她的近況。《大藍湖》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會教你馬上想回家親親屋企人。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家人。」

導演曾翠珊訪談
「大藍湖」這名字,是否早在你的構思中?
我常常跟聯合編劇陸寶寶說我記得小時候經常在一個湖游泳,印象中它叫大藍湖。有趟我們在蠔涌行山,還真的去找大藍湖,但遍尋不獲。後來才知道雖然蠔涌裏真的有條大藍湖村,但大藍湖卻是不存在的,而我小時去游泳的地方原來是石壆圍。我們的記憶全都錯了,那趟還迷了路,要坐車回家,有點像戲中林進和麗儀行山的經歷。雖然記憶是錯置了,但找到的是愛和回憶,湖便是愛的平台。

這種浪漫化的錯置經驗及回憶的不確切,是妳很深刻的經驗?
對,回憶真的很不確切,所謂事實只是各人腦海中的印象,像我一直以為小時候在村內的湖游水,湖的名字是大藍湖,原來只是把自己的記憶混淆了、把幻想當成真了。又像戲中麗儀的母親的腦退化症,記憶時有時無,因此回憶都是很不實在的。

張麗儀這個角色是不是你的個人寫照?
「張麗儀」是我一位在蠔涌村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但戲中的人生歷程卻純是創作,並不是張麗儀的真實人生。用上好友的名字,算是一種我對過去及童年的懷念吧,我沒有像這角色般偷爸爸的錢出國留學,亦托賴家人一切安好,所以她不算是我的寫照,只能說帶點我的影子,因為年青時的我也有任性、反叛的一面。

麗儀的舞台劇演員背景很有趣,還有戲中演盲人的角色扮演設計,以及與村中老人的排戲場面等,都與演戲有關,有甚麼原因?
其實這是反映出一些我的自身經歷,我唸電影時,有時帶著一隊人在村內拍片,村內人都會認為我很壞,還吩咐鄰居不要跟我來往,我在他們心目中,是個無所事事,常常搗亂的人。其實,麗儀角色的設計也建基於此,她離開家鄉十年尋自己的夢,亦會受到身邊人的不理解不認同。我拍電影,而麗儀是話劇演員,但我和她尋夢的方向是相同的,而我希望戲中的麗儀能有些東西帶回村內,她回家後把戲劇帶回村內,雖然這是種跟鄉村環境不太搭調的東西,但最後亦能將她和村民、甚至自己的母親的距離拉近,例如麗儀跟村中老人排戲,概念是來自一人一劇場(playback theatre),透過每個人講故事,代表著每個人的回憶,而這亦令麗儀和村民找到了共鳴。

你怎樣看團圓?
我一向是村中的親善大使,跟家人和村民的關係很緊密,現在踏入三十歲,對朋友和家人的相聚更份外的珍惜。我發覺到了這個年齡,對人生和成長會有新的看法,就像太平清醮,雖然以往已知其重要性,但卻是到近年才理解並真切感受到它有宇宙萬物聚合的意思,帶出一種強大的能量和凝聚力。團圓是很重要,很真摰的。


河上風光製作 - 公司簡介
河上風光製作於2008年成立,由獨立電影製作及發行活躍份子曾翠珊創辦, 旨在發掘並支持有潛質的影像創作人,創作具獨立態度而又不乏主流元素的電影及錄像製作。公司製作範圍涉及電影、電視、MV及廣告製作。2008年所製作電影《戀人路上》榮獲第八屆南方影展華人影片競賽單元最佳劇情影片。2010最新製作《大藍湖》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的長片。

官方網站:www.rivervision.hk

作品: 2011 《大藍湖》  導演:曾翠珊
    2008 《戀人路上》 導演:曾翠珊

導演簡歷
曾翠珊Tsang Tsui-Shan
曾翠珊2001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修音響設計。2005年完成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碩士課程。曾創作多部不同風格的電影及錄像作品, 以其女性敏感細膩的鏡頭下遊走於紀錄與虛構之間。作品曾於意大利、德國、波蘭及英國等地展出。

她的作品包括與許仲賢合導的紀錄短片《Jeffven & Jordy》及獲得第七屆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ifva)公開組優異獎的《陳秀珍》。其他作品包括紀錄短片《她3》、首部劇情短片並獲第十屆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ifva)公開組銀獎的《寂寞星球》。2006年創作首個網絡互動作品《蠔涌》成為加拿大Image Fesival新媒體藝術節參展作品之一,同時開始涉及商業電影製作,包括《色戒》、《盜墓迷城3》和《贖命》。其後她又取得法國文化協會的藝術家基金,遠赴巴黎拍攝並於2007年完成其第二部劇情短片《楓丹白露》。2008年,她獲CHATEAU de PADIES邀請,到法國當註場藝術家一個月。同年,她拍攝了首部長片《戀人路上》,被台灣南方影展評為「最佳劇情影片」,同時也是新加坡亞洲電影座談會(Asian Film Symposium)的開幕電影。2011年,她完成了她的第二部長片《大藍湖》,亦是「2010年東京合作會議」(Tokyo Project Gathering 2010)的其中一部參與電影。她現正籌備她的第三部長片《青春之門》。

關於監製
鄺珮詩Teresa Kwong
鄺珮詩生於香港,多年來積極推動電影及媒體藝術,擔任藝術行政、策劃及監製的工作。目前是香港藝術中心高級節目經理,兼任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ifva)的總監,致力推動亞洲創意媒體的發展。鄺過去多次獲邀到英國及波蘭等海外文化機構,負責策劃亞洲短片的專題放映。

鄺自2001年起成為NETPAC(Network for the Promotion of Asian Cinema) 的會員,曾擔任多個國際電影節的評審,包括荷蘭鹿特丹(Rotterdam)國際電影節、法國維蘇爾(Vesoul)亞洲國際電影節﹑南韓釜山國際電影節及首爾女性電影節等。2007年至2008年間,她獲發亞洲文化協會Starr Foundation 獎助金到美國紐約和洛杉磯的電影及媒體藝術機構考察和實習交流。

2006年起鄺珮詩與多名中國內地及香港的新晉導演合作,為他們的電影擔任監製一職。2008年她參與由法國南特(Nante)電影節舉辦的南方製片工作坊(Produire au Sud Workshop)學習國際融資合拍的技巧,該工作坊的主要對象是來自非洲、亞洲及南美洲的年青監製。劉浩導演的《老那》(2010)是她首部參與製作的劇情長片,該片曾入圍西班牙第五十八屆聖塞巴斯蒂安(San Sabestian)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及於法國第十七屆維蘇爾亞洲國際電影節獲得「Golden Cyclo d’or」(金三輪車)大獎。她自2007年開始與香港年青女導演曾翠珊合作無間,最新作品為《大藍湖》(2011)。


關於演員
唐寧Leila Kong
唐寧是童星出身,八歲開始接觸演藝行業。首次拍攝電影為《縱橫四海》,自1991年開始,曾拍攝多部電影《四個32A和一個香蕉少年》、《獨家試愛》,《我的最愛》,《短暫的生命》和《大藍湖》等。她亦參演過不少電視劇,更在2007年開始參演舞台劇,並憑糊塗戲班《爆谷殺人狂》獲第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喜/閙劇)提名,自始愛上了舞台劇,其後演出包括香港戲劇協會的《大顛世界》及大舞台劇團的《秒速18米》和《辛辣人妻》,並期望在舞台上有更多不同的嘗試。

周俊偉Lawrence Chou
周俊偉以年僅十三歲之齡在哥華首次踏上舞台贏得歌唱大賽冠軍。十七歲回港成為台灣BMG最年輕的歌手及重點新人;同年推出EP與劉德華合唱《你別傻了》火速走紅,橫掃多項榮譽及獎項。2001年起,開始幕後音樂製作,如范曉萱『絕世名伶』大碟,而2003年憑「福祿壽」組合之一曲『序』獲內地《第四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之「最佳電子音樂大獎」。曾演出多部電影,首部為《戀愛起義 - 不得了》,之後電影片約不斷,包括:《古宅心慌慌》、《六樓后座1 & 2》、《見鬼》、《生日快樂》、《猛龍》、《AV》、《前度》、《維多利亞壹號》、《東風破》、《指甲刀人魔》等。當中憑《初戀嗱喳麵》被提名角逐第二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覃恩美Amy Chum
覃恩美為資深影視及話劇演員,擁有超過三十年舞台劇經驗。70年代初期,覃乃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和邵氏兄弟合辦的第一期藝員訓練班畢業生。其後赴英國倫敦著名的韋伯德格拉斯戲劇藝術學院(Webber Douglas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深造,並考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八級鋼琴程度。

覃曾先後擔任多個電視台和電台的演員和節目主持,亦於80年代成為香港話劇團的首席演員,參演的著名話劇包括《鐵窗》(1981)、《象人》(1982)及《海達.蓋伯樂》(1983) 等。覃於1977年曾主演高歌的電影《片片楓葉片片情》,赴英深造完成後回歸香港電影界,2006年憑李公樂導演的《師奶唔易做》入圍競逐第四十三屆台北金馬影展金馬獎的「最佳女配角」。近年覃演出的電影包括許鞍華執導的《天水圍的夜與霧》(2009)、羅啟銳導演並獲得第六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新世代」最佳電影《歲月神偷》(2010)及曾翠珊最新的作品《大藍湖》(2011)等。

片名:大藍湖
導演:曾翠珊
演員:唐寧、周俊偉、覃恩美、歐瑋麟、何嘉莉
片種:劇情
日期:2011-11-17
級別:I
片長:104分鐘
預告片:待定
網站:www.rivervision.hk
發行:Golden Scene
院線:百老匯電影中心、The Grand

Special Thanks to: Golden Scen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