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1年6月17日
地點: 百老匯旺角4院

要數到香港新浪潮的代表, 大慨很多人都會說是許鞍華. 許鞍華的作品涉及不同的題材, 除了寫實, 愛情, 文學, 政治, 懸疑與驚慄等等... 而她的首部執導作品正是一部懸疑之作, 而她的處女作更被譽為是香港新浪潮的始祖, 藉著一單雙屍命案, 從不同的觀點角度, 以平舖直鈙的手法把故事處理得十分工整, 從懸疑的劇本帶點驚慄, 加上厲害的剪接, 令整部作品的風格十分突出. 許鞍華的處女作選來張艾嘉, 趙雅芝, 徐少強, 萬梓良等演出, 演出一部步步驚心的作品. 驚慄的不只是影像上的表現, 而是許鞍華藉著故事來挑戰觀眾的心理, 來讓他們對兇案有更多思考空間.

故事發生於1970年, 龍虎山發生了一單雙屍兇殺案, 死者阮士卓與李紈為當護士連正明的朋友, 警方已認定他倆死者的身份, 而經過多番的調查後, 警方查出最大嫌疑的兇手, 是住在附近的阿傻, 正當他們準備拘捕行動之時, 阿傻一時緊張之下便逃走. 連正明一直認為這單案件有很多疑雲, 她家正是李紈家對面, 李紈死後連正明時常看到對面不時有電筒燈亮著, 故令連正明對這案件有更多的疑點. 而當李紈死後, 有不少的街坊也說見過似是李紈的鬼魂回來, 這開始令連正明自問一個問題 - 其實李紈為何會時常回家呢? 其實李紈是否死去呢?

許鞍華的第一部電影已經是一部新穎風格的作品, 無論是影片的凌厲影像, 平舖直鈙的鈙事, 與層出不窮的剪接, 令整部作品呈現出一份懸疑恐懼感的味道. 許鞍華把影片處理得十分精準, 從影片不同的素材, 加上於不同的視野角度, 以及簡單的鏡頭, 將觀眾帶入影片的故事當中. 從那真實的環境, 懸案的疑點, 可讓觀眾們有不少的思考空間, 更可挑戰觀眾的心理, 將那份恐懼感從影片的細節慢慢慘到觀眾的觀感之中, 從而帶出一份沒有驚嚇影像的恐懼感.

許鞍華自片後也只執導過多兩部驚慄片, 包括其第二部作品, 由蕭芳芳主演的, 以及陳奕迅與舒淇合演的, 這三部作品均顯出許鞍華拍驚慄片之時, 不會出現從影像中突然嚇怕觀眾的鏡頭, 她會從故事與影像的慢慢層遞的發展, 讓觀眾慢慢感受到那份的驚嚇, 看就是有這份感覺. 不得不說當年的電影沒有花巧, 沒有多餘的口水, 沒有"加鹽加醋"的做法, 只是把一個故事完整的表現出來, 相比今天的電影, 太多支節令影片變得更難以入目, 這不得不否認是今天香港電影失色的原因.

片的幾位要角演得恰到其分, 三十年前的張艾嘉與趙雅芝均風采依然, 而她倆也是影片的主線; 反觀男角萬梓良與徐少強戲份不多, 這突顯出許鞍華的女性電影主義. 無他的, 許鞍華算是當年女性導演的表表者, 就連影片的最後一幕都是幾位女角的出現而畫上句號, 那最後的一幕更是震撼, 驚心動魄的就完了整部作品.

看畢此片後, 便完成了今年法國五月電影部份的觀影, 縱使今年選看的作品, 大部份都是香港經典電影, 但這些已經很難再有機會於銀幕上看到的作品, 當然是要趁著這次的機會到戲院觀賞, 實在是難得一次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ex Chung 的頭像
    Alex Chung

    是日觀影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