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3年1月12日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3院

以"千呼萬喚, 期待已久"來形容王家衛的新作, 似乎真的是絕對適合. 他的新作由開始籌備至開拍, 直到不停的補拍至鐵定正式上映的映期, 長達十多年之久, 成為王家衛的一部耗時最長的一部. 對於一班渴王(家衛)粉絲來說, 可能會是期待已久, 但對於一班觀眾來說, 就會產生了很多個問號, 而當中的一個, 相信就是為何會拍得這麼久呢? 而這個答案, 相信就連王家衛也答不到. 不過答不答到也不是重要, 最重要的就是影片已經完成, 能夠讓一班觀眾留意到影片的上映, 成功帶到觀眾層面. <一代宗師>可謂是王家衛的一部風格依然之作, 武術與感情融為一體, 流露出王家衛的一份情感. 只要是一個鏡頭, 一句對白, 一個細節, 不難看到這就是一部王家衛特色之作.

<一>片的故事圍繞著葉問的事跡, 他身於佛山長於佛山, 與妻子張永成一起過著簡撲的生活. 一天, 來自東北的宮寶森帶著女兒宮若梅, 白猿馬三踏入金樓, 葉問就成為了跟他迎戰起的一人, 但他們比的並不是武打, 而是想法. 因為這一次的決戰, 惹來宮若梅各葉問的挑戰, 可是後來卻發生了一連串的鬥爭. 宮寶森拜會隱居多年的師兄丁連山, 宮若梅在火車上遇上了特務一線天, 馬三後來投靠日本人, 把宮寶森殺掉而把宮家佔有, 宮若梅得知此事後, 決定要為父親報仇, 從馬三手上取回宮家的東西. 葉問後來南下到香港, 與妻子張永成分隔二地, 他在香港開始教授武功, 後來再次遇上在港開醫館的宮若梅, 這時他們才領悟到見自己, 見天地, 見眾生的宗師之路......

看王家衛的電影, 很多人認為會是一個考驗, 因為他拍的影片, 真的不是所有觀眾都能夠明白王家衛的電影世界是如何, 但與此同時, 又有一班觀眾對王家衛的作品愛不釋手, 對他的拍攝與鈙述手法, 還有鏡頭的設計等等, 總是會有一班喜歡他的影迷. 猶記得聽過當年<阿飛正傳>上映之時, 很多人不明白王家衛究竟拍了什麼出來, 到後來需要把影片再次修改, 甚至得罪影片老闆鄧光榮, 導致影片雖然起用很多影星, 但票房失利, 不過卻為他帶來首個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 張國榮更贏得金像影帝, 迄今成為很多觀眾心中近代經典之選. 王家衛的電影確是要多點時間去細嚼消化, 因為其作品中的細節有時候要花點時間理解, 但是他的電影對白, 就能夠深深地表達出他的一份情感, 字字珠璣的對白, 就成為了影片的重點.


經歷多時, 王家衛終於完成<一>片, 此片由籌備至拍攝, 到後期剪接及多次的補拍, 終於在一月十日正式上映, 影片還被柏林影展選為開幕電影. 這次他以曾在港教授武功的葉問作為影片的題材, 影片宣佈開拍之時, 還未出現葉偉信執導的<葉問>, 但是葉偉信的<葉>片拍畢兩集後, 王家衛的<一>片仍未見影, 直到去年終於有影片的劇照出現, 及後公佈公映日期(那時仍是十二月十八日, 後來改更改為一月十日), 影片終於浮上面, 開始令更多等了很久的觀眾們期待影片. 話雖如此, 不過仍有不少觀眾會感到好奇, 因為影片花了這麼多時間拍攝, 出來的究竟會是那一回事的呢? 作為觀眾們, 都可能會抱著好奇的心情, 到戲院一看這部作品.

<一>片片長130分鐘, 影片的主線是落於梁朝偉主演的葉問, 以及章子怡主演的宮若梅兩個角色身上. 影片葉問說過, "如果人生是四季的話, 他四十歲前的都是春天", 葉問四十歲的一生如意, 在佛山沒有人不認識他, 可是後來卻遇上了他人生的冬天, 他與妻兒女過著挨餓的生活, 片中葉問卻一直都重覆自己沒有貧窮過, 這不就是一個很大的互相矛盾嗎? 宮寶森被馬三殺死後, 宮若梅要為父親報仇, 決定取消婚約, 一生不嫁不授徒, 過著糜爛的日子, 但沒有後悔, 因為宮若梅要為宮家取回自己的東西, 為宮家挽回家聲. 縱使, 宮若梅不能有婚約, 最後只可以孤獨而活餘下的半生, 但她心中曾經有過葉問 - "世間所有的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 刻下說出了宮若梅的心境.

影片篇幅其實頗多, 否則就不會有四小時的版本出現, 然而因為片長所限, 才剪成現在大家看到的130分鐘的版本. 其實現在觀看的版本, 只能可以說是將葉問跟宮若梅之間關係的情節, 簡約地表達出來, 當中有不少的細節, 也只是輕輕地帶過, 沒有將這些情節加以著筆, 令這些部份看起來, 也會感到一頭霧水. 上段說過影片是以葉問與宮若梅二人為主線, 但其實影片的中段, 就以大篇幅的部份交代出宮若梅的背景與情節發展, 當中宮若梅為父親宮寶森之死而報仇的情節較重. 不過, 就是因為著重了某些部份的細節, 從而忽略了其他的支節, 當中張震演的一線天這角色的情節最為含糊, 似是整片的另一條支線, 大慨是王家衛將他的部戲大篇幅地刪剪, 才會形成只有這數場而含糊的情節吧. 被刪剪的部份也不只是張震, 演葉問妻子張永成的宋慧喬, 加入一線天社團的小混小瀋陽, 演宮若梅未婚夫的張智霖等角色, 出場的場口不多, 背景也顯得十分含糊, 令觀看時也要慢慢地了解故事的發展與角色之間的關係. 慶幸的就是他們沒有如<春光乍洩>的關淑怡般, 一個鏡頭都沒有留下.

觀看影片期間, 發覺<一>片有不少王家衛昔日作品的影子: 如看到葉問與宮若梅在街上二人行走, 不其然會想起周慕雲與蘇麗珍; 宮若梅對著牆上說話, 就明顯地想到<花樣年華>吳哥窟的一場; 宮若梅對葉問之情, 刻下會想起阿菲對663的一段說不出的感情; 而一線天與宮若梅二人在火車內相遇的一場, 感覺很有在<阿飛正傳>中, 旭仔與超仔在火車上的一段; 葉問拍身份証照的一場, 那一身的裝束, 很自然就想起了周慕雲...... 無論這些場口, 或是有更多的, 跟王家衛以前的作品有否關連, 但是可以感覺到的, 就是在王家衛的任何一部作品中, 都能夠找到他舊作的影子, 這是好還是不好? 就由觀眾自行定斷吧.

今次<一>片的幕後班底, 既是熟悉也感新鮮; 張叔平繼續為王家衛的電影擔任剪接, 服裝與美指等角色, 影片繼續呈現出一幕幕的美感, 片中第一場葉問在雨中跟眾人對打印象, 以及宮若梅在雪地的一場尤其深刻. 音樂方面就繼續找來梅林茂負責, 他的音樂為影片帶來一份很特別的感覺, 對應著影片的不同寫照, 感覺猶新. 攝影就找來曾為<救人七命>的攝影師Philippe Le Sourd負責, 平心而論, 雖然Philippe Le Sourd鏡頭下的王家衛電影較為平實, 但就似乎欠缺了一點鏡頭下的動感. 劇本方面, 除了王家衛自己有份參與外, 還有<千里走單騎>的鄒靜之與<倭寇的踪迹>導演徐皓峰一同合編, 文武兩者的編寫帶出整體作品的平衡, 當然, 王家衛的金句對白尤其精彩. 片中部份情節以文字來點綴, 來彌補影像上被刪剪後的不足, 這也不失為一個解決影像流失後作詮釋的方法.

兩位主要的演員表現有很精彩, 在梁朝偉的演譯下, 葉問這角色顯得十分立體, 梁朝偉於片中的武打場口, 也演譯得淋漓盡致. 縱使應該有很多人會將梁朝偉跟甄子丹兩位葉問作比較, 但其實覺得兩者是沒有比較可言, 因為兩者的角色雖然一樣, 但彼此的設計卻是不同, 王家衛筆下的葉問比較著重文戲與感情多點, 梁朝偉也把角色拿捏得很精準細膩, 很好看的一次演出. 章子怡於片中的戲份佔較大的篇幅. 而她於片中也有很多的發揮機會, 讓她的角色於片中顯得更細緻. 張震這角色顯然是因為篇幅問題而令角色難以發揮, 也顯得有點怪怪的感覺; 演宮寶森的王慶祥表現出角色中的一份霸氣, 跟梁朝偉同場演的"文戲"十分好看; 片中演馬三的張晉主要是以打戲為主, 他跟章子怡在火車站的打戲非常精彩; 演宮寶森師兄丁連山的趙本山雖然只有兩場出現, 但其內歛的演出恰如其分.

演葉問妻子張永成的宋慧喬戲份也被王家衛剪得所餘無幾, 發揮不多, 加上她於片中幾乎沒有對白, 故她於片中的戲份就以表情演出為主, 當中的旁白與對白就以配音來演譯, 這卻影響了她演出的自然感. 而片中只有一場演出的小瀋陽, 從影片中所看到就似乎是沒有關連, 但原來背後卻是跟宮家有很大的關係; 張智霖於片中的戲份又是不多, 現在看到的角色設計是頗有趣, 他既是金樓內的唱粵曲的藝人, 又是宮若梅的未婚夫, 究竟他們是否同一人嗎? 相信這不太重要的吧.   除了他們以外, 片中還有不少的演員作客串或演出, 包括開場不久的袁和平, 徐錦江, 吳廷燁, 盧海鵬, 羅莽, 劉家勇, 蕭炳林與劉洵等演出, 他們出場的數目不多, 不過又能為影片添了一點的驚喜.

由第一刻知道王家衛將會拍葉問的故事之時, 立即就起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 王家衛究竟會如何拍葉問的故事呢? 到影片的公映版本面世過後, 就知道原來王家衛想拍的, 其實不是一個武術故事這麼的簡單, 他藉著葉問跟張永成或宮若梅之間的關係, 說出了一段三角感情; 而葉問跟宮寶森的一場戲, 就交代出其實一場決鬥不一定要動武, 文也可以是一場很壯烈的爭鬥. 王家衛在片中語重心長, 其實葉問的一生或武打只是整部影片的外殼, 骨子裡的其實就是說出了人生充滿的信念與哲理, 葉問的人生比喻成春冬兩季, 起伏甚大但仍能夠憑著一份信念, 在香港成立武館授課, 為詠春一直流傳下去. 久別重逢的王家衛, 風采依然, 藝術性高, 等待多時的<一>片, 仍是一部沒有失望而回之作.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