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6年2月20日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1院

還記得很多年前, 看過一部由阿倫雷奈導演執導的紀錄短片<夜與霧> (Night and Fog), 當中所講述納粹集中營的真實事跡之時, 也會感到影片的震撼與寒慄. 近年也有不少電影關於集中營的題材, 以輕鬆喜歡手法的, 就有意大利作品, Roberto Benigni執導的<一個快樂的傳說>, 而較為沉重感受的, 就應該要數到是日觀看的這部由匈牙利導演László Nemes自編自導的首部長篇作品, 影片於去年康城影展參展便一嗚驚人, 不單只是故事的題材元素, 就連導演的執導技巧, 也是令人眼前一亮. <天堂之門>整部作品的拍攝與剪接流暢, 展現出導演成熟的技巧表現, 電影呈現出集中營的真實感, 與人物的沉痛感受, 呈現著現實的殘酷和無情.

<天>故事發生於四十年代的奧斯威辛, 那個時候有很多猶太人被德軍俘虜, 被送到這裡的集中營內被德軍集體毒殺, 集中營滿佈屍骸, 德軍為了清理現場, 向被虜的猶太人男子招手, 他們被稱為「特遣兵」 , 而他們還以為仍有一線倖存機會之時, 其實他們比死者只多兩個月生存時間 - 在這群「特遣兵」中, 來自匈牙利的Saul, 跟隨著其他同伴每天聽到猶太人被殺的慘痛聲音, 感到活在一個殘酷的世界中, 這天, 他看到一名小朋友被德軍殺害, Saul看到整個過程, 令他感到欲哭無淚, 他為了這小孩安息, 決定要為他舉行猶太人儀式的喪禮, 冒死穿梭集中營, 堅稱他是小孩的父親, 為他的「兒子」帶進天堂之門......

對於跟集中營有關的電影作品, 其實真的看得不太多,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夜>, 或是<一>片以外, 另一部很深刻印象的作品, 就是史提芬史匹堡的<舒特拉的名單>, 這類型的電影均是比較明顯地著重於集中營內所發生的事跡, <夜>片就更以紀錄片的形式, 深入的探討著集中營中的寫實狀況, 雖然影片只得32分鐘, 但阿倫雷奈的平實影像卻呈現出集中營的現實殘酷, 卻是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Roberto Benigni的<一>片則以較輕鬆的手法, 以第三者(兒子)的角度, 回看著跟父親在集中營時的情況, 以輕鬆的手法掩蓋著當時的恐懼, 但背後也是一段很感動的父子之情.

<天>片的故事骨幹發生在集中營中, 電影開端以一個朦朧的影像開始, 接著男主角Saul的出現, 以一個較長的長鏡, 捕捉著他由外面行進集中營內的過程, 這時已經感到一份很強烈的壓迫感, 走進集中營後, 殘酷的一面開始展現, 一群猶太人走進毒氣室, 關上門後只聽到連串的救命呼叫, 過後在銀幕上看到的, 是赤裸裸的屍體, 實在是慘不忍睹. 後來鏡頭對焦著Saul穿越集中營的不同角落, 在這小小的空間看透著人性的善惡.

<天>片是導演László Nemes首部執導的作品, 但是從其執導技巧成熟, 影像的捕捉震撼懾人, 整個故事的描述十分流暢, 很難想像這是出自導演首部執導的電影. 影片是以Saul的第一身角度, 從他的視線中看著集中營的情況, 觀眾漸漸便代入了這視野空間, 跟隨著Saul看著集中營的沉重氣氛, 漸漸影像便捕捉著猶太人被殺後的情況, 這真的是慘不忍睹.

影片開端的兩個長鏡掌握十分精準, 讓觀眾從影像的捕捉, 了解著集中營的狀況, 不其然便帶出了現場的沉寂氛圍. 集中營就如一個密室的空間, 四面踫壁, 所有人被困在一起, 看不見外面的光線, 漸漸呈現了一份恐懼感. 而電影以1.37:1的影像比例放映, 令觀影空間變的更狹窄, 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受.

片中演譯Saul的男演員Géza Röhrig, 於片中的表現精彩奪目, 把角色的神韻掌握十足, 不過翻查著資料, 材知道<天>片是他首部演出的作品, 已經能夠把角色拿捏精準, 把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而片中其他的演員亦有精彩的表現, 甚至有大量演出被殺的猶太人演員演出, 他們演譯著在集中營的一份惶恐不安的感覺.

電影帶著一份沉重的觀感, 觀畢後久未平復心境, 一直在思考著在這困境中, 猶太人所受到的痛楚. 影片的末段以一個長鏡拍攝著Saul與其他同伴逃走的過程, 看著他們為著自己將來的生活而挺身走險, 接著鏡頭對焦著Saul的笑容, 為了自由而逃走, 最後他們能否過著自由的生活呢? 大概影片的結尾, 也是最值得深思的部份. 電影十分精彩奪目, 但亦一直讓觀眾的情緒沉寂緊扣, 導演把這殘酷故事赤裸裸的呈現, 展現出現實人性的善惡本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