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6年1月1日
地點: 百老匯The ONE 2院

「蘋果」創辦人之一Steve Jobs於2011年因病去世, 他在「蘋果」時期, 創造了很多光輝的成就 - MacBook, iMac, iPhone, iPod與iPad等等, 不只是讓更多人愛上了這品牌, 更讓Steve Jobs成為電腦界的標誌人物. 曾為電影<社交網絡>編劇的Aaron Sorkin, 跟<迷幻列車>導演Danny Boyle最新合作的作品, 改編自Walter Isaacson撰寫作品<喬布斯傳>, 把喬布斯這人物以不同的角度在銀幕上演譯出來. <時代救主: 喬布斯>藉著三個不同產品的發佈會, 描寫著片中各人物的性格轉變, 電影節奏明快緊湊, 劇本張力十足, 導演表現出他的個人格調.

<時>故事發生在Steve Jobs的三次不同的產品發佈會前, 從1984年的蘋果電腦發布會前的一刻開始 - Steve的未婚女友Chrisann突然出現, 帶同他們所生的女兒Lisa, 要求Steve多一點的生活費, 但是Steve一直準備發佈會而令他心煩氣燥, 他的助手Joanna為他的工作一直準備而讓時間無誤, 希望他能完成眼前的工作. 到了1998年, Steve Jobs準備發佈iMac, 已經亭亭玉立的Lisa跟Steve仍是有著很多解不開的心鎖, 然而當Steve帶著Lisa到後台看他的發佈會時, 他們之間的父女關係的心鎖漸漸解開......

Steve Jobs這位人物可算傳奇, 自從他再掌管「蘋果」之後, 推出了很多不同的數碼產品, 而這些產品也是得到很多人的愛戴, 成為近代數碼產品標記人物, 自他去世後, 再也沒有一位像他般的靈魂人物出現. 2013年由Joshua Michael Stern執導的<喬布斯> 以Steve Jobs早期在「蘋果」時期為主題, 可是整體上略嫌較為平庸乏力, 外界負評亦較多.

由Danny Boyle執導的<教>片, 改編自Walter Isaacson撰寫作品<喬布斯傳>, 故事著重於Steve Jobs個人的創作上, Aaron Sorkin的劇本更成為了影片的神來之筆. 電影一開始導演就將觀眾帶入Steve Jobs的發佈會前的一刻, 因為一個系統的失靈, 他跟工作人員一直咬弦不斷; 接著兩場的發佈會, Steve Jobs都遇上了不同的問題, 然而他的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把事情完全地開始, 完美地完結.

劇本一貫Aaron Sorkin的個人風格, 一氣呵成不停的對白, 要讓觀眾很快便投入著影片的故事發展中, 這跟他在<社>片中的處理, 在風格上顯然是有著一脈相承, 不過從他的劇本上, 也看到他的對白字字珠璣, 充滿著很多不同的意思, 觀看之時不其然也對Aaron Sorkin的劇本感到十分有趣. 除此以外, 不難發現Aaron Sorkin的劇本中, 對於人物的描寫亦較為深刻, 突顯出人物性格的層次感, 好讓觀眾觀看時漸漸投入故事中人物角色之間的角力.

當然, Danny Boyle的拍攝技巧也是應記一功, 他的電影風格向來節奏明快, 影像鮮明突出, 表現出劇情所帶來的張力, 令電影充滿著很強烈緊湊的觀感. 而今次Danny Boyle與Aaron Sorkin二人的合作, 彼此將擅長的個人風格放在電影, 擦出了很大的火花, 把整部作品工整的演譯, 帶出流暢的故事描述.

演員的表現方面, 可謂十分精彩, 此片可說是Michael Fassbender的個人表演之作, 他把Steve Jobs這角色的神髓演得栩栩如生, 演出自然, 近年他所演的角色均有很多發揮的機會, <時>片中他亦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十分精彩的演出. 女主角Kate Winslet在片中的表現亦是精彩, 角色上其實發揮不多, 但是她仍是把角色表現得出神入化, 很精湛的演出. 而片中其他演出的演出, 包括Seth Rogen, Jeff Daniels等等的演出, 相對戲份不多, 但表現均是恰如其分的.

第二部以Steve Jobs為顯材的電影, 縱使對產品是有一點的認識, 但作為對「蘋果」產品毫無興趣, 觀看電影時就可以拋開對Steve Jobs的一切背景, 把這視為一部人物傳奇電影來看. 電影既是保留著Danny Boyle的個人節奏明快風格, 配合著Aaron Sorkin功力十足的劇本, 兩者配合之下, 融合成一部劇情張力十足的電影. 以一部人物傳奇題材的電影來說, <時>片導編兩者擦出強烈的火花, 演員表現亦佳, 讓觀眾們更容易投入這一位傳奇人物的故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