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5年6月13日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4院

三年前的台北電影節, 以瑞典作為主題, 當時還邀請了瑞典導演Ruben Östlund到台北, 選映了他當時所有的長短篇作品, 那時對這位瑞典導演的鏡頭運用, 十分欣賞. 去年他執導的新作於康城影展中奪得一種關注評審團獎, 更於金球和金像獎獲得最佳外語片提名, 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他的新作藉著一件事件的發生, 引申著一家四口所面對的不同觀點角度, 面對這不可抗力的免責. <愛情中的不可抗力>導演保留著其拍攝手法和風格的演譯, 把這沉重的故事拍得幽默輕鬆, 從第三者的角度, 觀看著對此事的審視和看透人性的本質, 值得讓觀眾自我思考.

<愛>片的故事中, Tomas, Ebba, Harry與Vera一家四口到雪山旅行, 享受這數天的愉快假期. 一天, 當他們坐在餐廳用餐之時, 在旁的雪山突然起了雪崩, 起初Tomas只顧拿著相機拍照, 後來雪崩形勢嚴重, Tomas見狀後很快便逃離現場, 撇下Ebba及一對子女. 事情發生後, Ebba一直介意Tomas在意外發生之時突然離開, 沒有第一刻顧及她們的安危, Tomas更早已把這不快事情速速忘掉, Ebba對Tomas已經失去信任, 更一直對他窮追不捨, 尋求事情的真相......

第一次觀看Ruben Östlund的電影, 該是2011年於IndPanda短片節看他的短片作品<突如其來銀行事件>, 這部於柏林影展中奪得最佳短片金熊獎的作品, 根據2006年在斯德哥爾摩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十二分鐘的長鏡頭拍攝, 以風趣幽默的手法, 重新演譯這不同的銀行搶劫事件, 帶出很強烈的觀感. 其前作<玩死>題材更是大膽 - 以不同膚色孩子之間的欺凌, 反映著現今社會的種族歧視與階級間的矛盾, 觀影時也感到有一份的沉重.

Ruben Östlund的新作將視野由宏觀的社會現狀, 收窄至一家四口的家庭中, 從雪崩一事過後, 彼此互相失去信任和誠信之下, 反映著人性的本質. 故事的時, 地, 人和物均十分清淅, 雪山成為整個故事的骨幹, 雪崩的一場更成為整部作品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 影片一開始, 鏡頭下看到Tomas一家四口樂也融融的在雪山上拍照, Ebba看著照片的笑容, 對家庭的生活滿感歡悅. 後來的一場雪崩, 一家四口雖然沒有受到傷害, 可以受到傷害的, 卻是Tomas與Ebba之間的感情和信任 - 這就連他們的一對子女也深深明暸.

故事的結構十分工整流暢, 把旅行的日子作為不同的段落支節, 以層遞式來推進故事的發展, 很清晰地看到一家四口在旅行期間, 所經歷的性格和關係轉變過程. 雪崩的發生過程其實只是整個故事的襯托, 事件發生後背後所出的人性之間真性才是整個故事的正式開始, 導演藉著雪山崩塌的情景, 反映著兩者之間的關係起伏, 父母之間的感情糾葛, 引申至兒女對家庭關係的懷疑, 甚至影響朋友情侶之間的誠信, 這就是彼此危機開始前的暗湧. 雪山的沉寂與人物之間的衝突, 彼此形成強烈的對比, 人物之間衝突帶來的後遺, 就是沉寂的開端.

電影一貫Ruben Östlund的拍攝手法, 以不少長鏡頭的運用, 捕捉著人物的性格轉變, 從不同的影像中看到, 導演是沒有正面捕捉人物的表情, 從不同的角度透視著角色的情緒控制, 猶如從觀眾的角度下, 看著事情的發展. 片中故事開始不久後, 看到男主角的行為和態度, 對於觀眾來說, 總是會為被受害者抱不平, 更會反謂著為何身為男人的他, 會這樣做的嗎? 導演就在這值得討論的議題中, 從故事的舖排上作出另一角度的審視, 這不是為了抱不平, 而是在平衡兩者的態度之下, 應否在行為上而作出人性的判斷嗎?

本片的片名<Force Majeure>本是是法律的術語, 解作「不可抗力」, 是一項免責條款, 意思是指人類無法控制的災害(包括天然或人為上的), 偶然發生的事故. 導演利用這個條款作為影片的片名, 甚為有趣, 影片反映著人性本質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之下, 展現出自私的一面, 而導演的風趣演譯, 作為觀眾的也會被他的幽默笑了一會. 但是, 導演藉此來對照著正在觀看的你和我, 自我判斷的反思, 其實也是有點諷刺意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