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5年4月3日
地點: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生於拉脫維亞的愛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可以說是蘇聯的一位重要的導演, 其蒙太奇理論成為了他的標記, 其第二部長片作品<波特金號戰艦>可說是蒙太奇奠基之作. <枕邊禁書>導演Peter Greenaway就著愛森斯坦的生平, 從他到墨西哥的瓜納華托拍攝<墨西哥萬歲>這十天的經歷, 將他在戲外的故事記錄下來, 拍成了他的最新作品. <愛森斯坦萬萬歲>影片充滿著很多不同的素材, 為愛森斯坦的背景作為參考, 影像與照片的互相呼應, 將角色描述得更立體清晰, 影片處理手法貫徹了導演的個人風格和特色.

<愛>故事發生於1931年, 從愛森斯坦來到瓜納華托的第一天開始說起, 他為了新作<墨西哥萬歲>作拍攝的工作, 這刻, 他遇上了當地的嚮導Palomino Cañedo, 而他的出現卻影響了愛森斯坦對愛對性的改變. 愛森斯坦沉醉於在墨西哥的生活, 享受跟Palomino Cañedo之間的關係, 但是他卻不明白自己身處的位置, 而在這十天的時間, 卻為愛森斯坦帶來了很有意義的時光......

七年前, 香港國際電影節邀請了Peter Greenaway來港出席<林布蘭的夜巡>片映後談, 那次是第一次跟他這麼近距離的接觸, 從言語間看到他是一位很懂得說話的人, 他在台上那說話的神情和言調, 表現於其演講的信心之餘, 從他的言語來引領著觀眾準備進入其影像空間; 而他電影中所表達的影像, 以不同的畫面呈現出他的個人演譯風格, 為他的電影充滿著很豐富的元素.

那一次Peter Greenaway在影片中是描述畫壇巨匠林布蘭的其中一段生平, 而今次他則選了在他心目中一位偉大導演 - 愛森斯坦在墨西哥的十天故事. 影片由Greenaway的一段開場白開始介紹愛森斯坦, 打從就開始就著他到了墨西哥後, 所看到的和所遇到的不同事情. 1927年, 他執導的第三部長片作品<十月>, 當中的副題是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 (震撼世界的十天), 而他在墨西哥的這十天, 對他來說是最震撼的十天, 而<愛>片的中文譯名正好呼應著<墨>片, 藉以代表著愛森斯坦在拍攝該片時期的經歷

Peter Greenaway花了不少的功夫在資料搜集上, 從片中人物的設計, 角色的背景, 及其神情和動態, 似乎都利用了不少的時間, 來為片中的愛森斯坦刻劃得更為立體和真實. 在影片的畫面上, 分割成兩和三部份, 從戲中的角色與真實人物的照片作對照和比較, 突顯出了彼此之間的分差. 此外, Peter Greenaway把一些愛森斯坦影片的元素在片中出現, 如在<墨>片中的骷髏, 其蒙太奇的特寫, 將愛森斯坦的影子帶進片中.

無論在選材和拍攝技巧上, 這次Peter Greenaway都為觀眾帶來一點的驚喜, 也可以說是一個很大膽的設定 - 縱使對愛森斯坦的背景沒有太大的認識, 但是從Peter Greenaway的演譯之下, 把愛森斯坦這人物角色刻劃得很生動, 而因為有不少的參考資料作對照, 故觀看之時, 也會對這位人物的印象多一點的認識和深刻. 如前段所說, 影片的節奏十分明快, 這是導演一貫的表達方式, 加上在畫面上的心思設計, 慢慢投入於其視野當中.

Peter Greenaway找來芬蘭演員Elmer Bäck來演譯愛森斯坦, 這位男演員主要是演電視劇為主, <愛>片是他第一次主演的電影作品, 在角色的設計上, 他的造型的確有點像愛森斯坦, 尤其片中的一場他的爆炸頭髮型, 拿著骷髏頭的情節, 以真相圖片的對照下, 的確是有點相似, 而片中他亦有很多正面全裸大膽鏡頭, 可說是一次坦蕩蕩的演出.

影片本身未能說是十分精彩 - 也該這樣說, 對於Peter Greenaway的作品來看, 此片對他來說是沒有太大的發揮, 但是從影片的題材的角度, 可以看到導演對人物的認識和深入了解, 以不同的資料搜集, 帶出了愛森斯坦在墨西哥時期的經歷和轉變, 看到他的心思. 就如Peter Greenaway本人, 影片挾著他那份演說的表達形式來演譯, 由他本人的對白作開場和終結, 似是由他本人來說著愛森斯坦的事跡, 這也是有點趣味性. Peter Greenaway剛宣佈會再執導有關愛森斯坦的電影<The Eisenstein Handshakes>, 且看該作他會以那種方法來詮釋, 會否帶來不同的驚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