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4年8月28日
地點: 安樂影片試片室

提起伊朗這個地方, 就會想到這個受到政治鎮壓的國家, 因為很多不同的制肘, 而令當地的人民少了很多的自由, 以及他們的個人嗜好. 前陣子觀看過的<舞自由>以劇情的角度, 來描寫出伊朗人民為了嚮往自由而與政治對抗, 而是夜觀看的這部作品, 以紀錄片的形式, 描寫一位對觀星喜愛的少女, 雖然受到家庭的保守, 但仍堅持而打破社會的傳統, 以夢想進發. <追星少女>導演以旁觀者的角度, 以鏡頭影像對焦著影片中人物對觀星喜愛與家庭保守之間的對比, 有別於一般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在整體的處理上顯得較為特別.

<追>以一位伊朗少女Sepideh Hooshyar, 她是一位仍在就學的女子, 白天她回到學校上學, 夜晚卻跟一班觀星愛好者, 拿著那體積不少的天文望遠鏡, 一起觀賞那閃爍的星火. 可是, Spideh是活於一個保守的家庭 - 保守的國家. 晚上, Sepideh便瞞著母親與朋友會合, 觀賞不同的星宿, 令她感到生活的一點歡樂. 可是, 她的母親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博學多聞, 能夠嫁給一位好男人, 這跟Sepideh希望達成追星的夢想不同. 雖然身邊的家人未有支持, 可是有一天, 她突然收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 令她的信念仍能堅持下去......

一般所看過的紀錄片作品, 大部份的都是從事件中的人物作為主緞, 從導演的第三者角度, 追訪人物的二三事. 而從這類紀錄片的處理手法, 能夠看到導演會從那一個角度與觀點, 藉著片中人物的行為來表達出事件發生所帶來的影響. 不過, 紀錄片的拍攝也得要看導演是要用那一個角度與手法來拍攝, 一旦拍攝的方向稍有偏差, 這會影響到整部作品的說服力欠缺, 也會令該片作品的可觀性大大減低.

起初觀看<追>片的電影預告的時候, 也沒有特別刻意去留意預告片中所剪輯的片段, 當觀看影片過後, 有一份頗特別的感覺, 因為導演是以一個較不同的手法, 從鏡頭下所捕捉的人物真實故事過程, 跟劇情片處理中的角色, 感覺十分相近, 尤其是片中人物之間的對話, 表情與鏡頭的擺位, 跟劇情片的處理十分相似, 然而唯一不同的, 就是片中的人物 - 確實是真實的人物.

影片一開始就交代出片中人物Sepideh對觀星的喜愛, 之後就開始從她的家庭背景著筆, 描寫她的家庭所帶來的保守思想, 以及她的家人如何希望自己的女兒成才, 這令Sepideh的心境矛盾忐忑. 雖然她一直的堅持, 可是她仍要面對將來的生活, 大學入讀的機會, 最後她會堅持? 還是放棄觀星的機會? 這亦是這部電影中最想探討的一個問題 - 身在一個保守國家的少女, 她能否為了愛好而放棄日後的生活嗎? 片中最後Sepideh也帶了一個教有驚喜的答案出來, 而這也能夠表達出她心中希望得到的結果.

這部作品以片中的主要人物Sepideh來作片名, 在伊朗這是較為常用的人名, 而她的名字在波斯語是可解作為"黎明", 即日出前的一刻. 這樣就能夠突顯出片名的用意, 是藉著片中人物本身的喜愛, 來反映出觀星與她之間的關係, 將片名與人物比喻成觀星的媲美, 能夠映照出人物的真諦. 片中導演捕捉著Sepideh對觀星時的感覺, 這樣能夠讓觀眾們投入片中的星宿, 也明撩人物的心境.

影片雖然是一部紀錄片, 但是從導演的心思處理, 以一個不同的拍攝手法, 從第三者的身份, 以四年的時間來捕捉這位伊朗少女Sepideh對天文觀星的夢想. 不過因為現實社會的殘酷, 令她衝破了社會與家庭的保守, 令她可以繼續追尋她的夢想. 影片的片段看到少女的真實, 對觀星的喜愛始終難以掩蓋, 然而片中她跟家人說的一句對白 - "觀星沒有什麼不對, 陸續還有後來者, 並非只得我一人(觀星)", 看到這一段, 也是有一點的心疼 - 大家也應該要好好珍惜現狀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