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2012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五強橫掃多個影展屢獲大獎
最受愛戴非常教師幽默感動誠意之作

2012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五強
2012加拿大金尼獎(加拿大電影界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
最佳改編劇本等六項大獎
2011 多倫多影展最佳加拿大電影
2011瑞士盧卡諾國際影展公眾大獎
2011鹿特丹國際影展觀眾票選大獎

《我的插班老師》MONSIEUR LAZHAR
11月8日 春風化雨

導演/編劇 :菲臘法拉度 Philippe Falardeau
主演    :穆漢法利 Mohamed Fellag
       蘇菲妮絲 Sophie Nelisse
       艾連倫尼朗Emilien Neron
       丹妮寶露絲Danielle Proulx
       碧芝保柏Brigitte Poupart
監製    :盧戴利/金麥高Luc Dery & Kim McCraw
上映日期  :11月8日
上映戲院  :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中環Palace IFC
電影級別  :IIA
香港發行公司:Innoform Media HK Ltd.

故事大綱:
故事背景發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男主角巴札喇沙(菲臘法拉度飾演),是由阿爾及利亞逃亡到蒙特利爾的準難民,他沒有任何教學經驗,正在等待移民局審核他的難民資格,機緣巧合下,膽粗粗自薦到一所多元民族小學擔任代課老師。面對頑皮、懶惰、聰明、甚至思想早熟,種種不同性格的小學生,巴札老師用他獨有的身教方法,以及對學生一視同仁的態度,教導學生們面對敏感的生命議題,讓一班小學生從僵化的教育制度中破繭而出,每一位學生都對生命一課有深刻的領悟。正當巴札老師開始與小學生相處融洽之際,部份怪獸家長要求他不要教課本以外的人生道理,而他冒充老師身份亦被校長識破。與此同時,他的難民資格亦面臨關鍵一刻…

非常老師教學生上生命成長課
巴札老師跟學生的破冰相處是全戲的重心,巴札老師側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課室中的真誠贏取了學生的信任,最終幫助學生上了生命成長的一課。巴札老師的教學理念跟校方管理層和家長有嚴重分歧,這衝突給全戲帶來一幕小風波。巴札老師的難民身份在戲末被揭發,並隨時有被逐出境的危機,巴札老師被迫離開學校,在最後一課他含蓄了傷心經歷,不過學生對插班老師的擦出深厚感情,最後,小女孩跟巴札老師的擁抱,道出了師生自然流露的情懷,突破了世俗對老師與學生關係的傳統觀念。

改編自同名舞台劇劇本
《我的插班老師》改篇自伊芙蓮莎莉雅的劇本《巴札喇沙》BASHIR LAZHAR。繼CONGORAMA和IT’S NOT ME, I SWEAR! 兩部電影後,菲臘法拉度開始製作以關心社會為題材的電影,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FRIDGE是他在這方面製作的第一部電影。電影製作人利用灰諧的手法,讓身份低微的男主角透過與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來掩蓋他無言的失落。

導演菲臘法拉度Philippe Falardeau專訪
繼IT’S NOT ME, I SWEAR!,《我的插班老師》是你第二部改篇自文學作品的電影。究竟改篇電影的過程有什麼吸引你?
我喜歡改篇電影的原因是原著已經證明了其最初的形式,無論對我或者普羅大眾的情感方面也能接受。當在製作電影的時候,我一直擔心:究竟自己在三四年間,能否長時間對着同一個主題?其他人又會否跟我一樣對這個主題感興趣?了解一個人的想法,避免重複使用過往成功的手法,其實同樣重要。與IT’S NOT ME, I SWEAR! 相比,《我的插班老師》的劇本只有一位主角,而令我感興趣的是該作品的號召力。我知道嘗試模仿伊芙蓮的風格是很冒險的,因為我不是詩人,電影並不能以詩的模式展現。

是否巴札這角色引起你的興趣,令你想像更多的情節呢?
我喜歡故事的主題和直接表達的手法。當我看劇本時,腦海裡不繼浮現課室、小朋友的畫面。丹尼貝雅Daniel Briere的見解更有助我聯想到電影的工作。故事中的小主角愛麗絲很少出現,西蒙的出現更少,然而整個故事就是這樣創造,而我知道整個故事尚有創作的空間。我也喜歡巴札非法移民的事件並非整個故事的主線,他面臨的正是社會上十分現實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在每個地方都會發生。整個故事有其優點,而巴札就因傷心往事而流亡海外。這對故事及後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巴札以外國人的身份翻倒了對世界的看法,但我仍然不太相信這是電影的主題。在拍攝的過程中,我想: 巴札是一個富挑戰性的角色。巴札雖然是我們創造的角色,然而我們也很猶豫巴札應有什麼的特點和面貌。甚至把故事拍成電影前,巴札已經有屬於自己的背景、歷史。

你怎麼跟伊芙蓮莎莉雅合作?
打從我知道伊芙蓮與我們合作時,我意識到自己將會變成一個編劇。我叫伊芙蓮教我一步一步地掌握角色的特點,我希望她能帶領我去了解各段情節,好讓我在拍攝時捕捉每個角色的神韻,而伊芙蓮和我的製作團隊成為了我的第一批讀者。伊芙蓮是一個熟練的作家,每逢我碰壁時,她總能想出構思。不但是實質的構思,她還知道何時是緊急的重要關頭,她會告訴我她的意見和一些值得一看的文章等,她的建議令我茅塞頓開。此外,伊芙蓮亦幫助我進入電影的情感世界中。

對你而言,巴札經歷的真實性是否十分重要?
為了塑造巴札栩栩如生的形象,我做了很多資料搜集。在2008年5月,即著手改篇劇本的一年後,我前往巴札的家鄉阿爾及利亞,嘗試探討他離鄉背井的原因和了解當地公務員的生活。我腦海中想像的內容十分詳盡,這對我了解巴札有很大的幫助,不過並不是全部內容都於電影中出現。很久以前,我亦曾經去過幾個國家,敘利亞、利比亞、埃及和突尼西亞,這些地方一直以來都成了不少電影題材的靈感泉源。而當時阿拉伯春天來臨的時候,正正就是電影煞科之時。為什麼巴札會去蒙特利爾呢?原因是他根本毫無選擇,即使內戰已經發生了幾年,但阿爾及利亞仍然面對很多問題。

你有沒有想過巴札有可能來自其他地方呢?
我都有想過,但我亦考慮到語言的問題,所以我想過巴札有可能來自黎巴嫩。巴札的角色除了精通法文外,而且還熱愛它。伊芙蓮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她透個不同的手法帶出巴札走出傷痛的過程。巴札在魁北克的學校教書,需要花時間掌握一個他從未接觸過的教育制度,他回憶童年所學的東西,唯一可以參照的是過時的法國教學模式。別忘記巴札是一名來自非洲北部的移民,他是一個受世俗深深影響的人。巴札透過教學,帶出法語與文學間的關係,這亦是溝通的重要橋樑。在前法國殖民地的地方教書對巴札來說是一種諷刺,原因是他的家鄉也曾被法國統治過。

為什麼你會選穆漢法利飾演巴札的角色呢?
剛開始的時候,我認為除非有奇蹟的發生,否則我們很難在魁北克覓到合適的演員,因為魁北克並不是一個有很多馬格里布藉演員聚居的社區。看過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後,我特別想從法國眾多優秀的演員中物色人選,本來有幾個心儀的選擇,但最後我覺得他們太富巴黎人的特質,不適合巴札的角色。我本來不認識法利,我是透過伊芙蓮才認識他的,而法利在法國的時候已經閱讀過伊芙蓮著作的公開版本。法利在阿爾及利亞發生內戰時已經被放逐。當他去到突尼西亞的時候,當局警告他不要再回來,因為有人向他下了追殺令。法利有着與巴札相同的過去,讓法利有額外的體會。即使是法利的獨腳戲,但他靈敏和智慧的特點令我大感興趣。我第一次見到法利時,我已對他存有好感。法利很熟悉故事內容,當他看過電影劇本後,即馬上表示有意扮演。法利十分慷慨和誠實,我亦為他在工作範圍外所做的事感到高興。

繼IT’S NOT ME, I SWEAR! 後,你再次與小演員合作!
其實這也是迎合劇本的的需求。以小朋友擔任電影的主角,會令人覺得這部電影只是講述小朋友或親情的故事。相反,如果以成年人作主角就不會引伸出所提及的問題。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界定什麼時候是關於小朋友或成年人的情況,這就是生活。我製作以生活為題的電影,透過電影令自己變成小朋友。

作為編劇和導演,你仍要適應與小朋友工作的模式?
這是當然的,我認為這跟適應不同演員的工作模式相似。不過與小朋友工作的而且確是有點分別,他們會知道自己的底線,因此我不用擔心。此外,可以以輕鬆和嬉戲的方式與小朋友相處。就演戲而言,那些小朋友明白這是他們的工作,他們能充分地發揮所扮演角色的情感,所以我沒有問他們真實的名字。但在製作IT’S NOT ME, I SWEAR! 時,真的有點困難,原因是故事中的主角擁有機敏應答的才能。而在構思劇本時,即使扮演愛麗絲角色的主角比較成熟,但亦會盡量避免用成年人的角度來撰寫。以上都我對小朋友的相處的見解。一般而言,在製作電影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我一定要多謝Felixe Ross的幫忙,她和我一起擔當為小朋友而設的工作坊指導,她很清楚我所想的方向,如果沒有她的幫忙,我是不可能完成的。

片中上課的情況和學校的環境很逼真。
我剛好與伊芙蓮相反,伊芙蓮可以把東西從無變有地創作出來,而我就用已有的物件再加以改良。我以LA COURSE DESTINATION MOND開始我的事業(LA COURSE DESTINATION MOND是加拿大的電視節目,節目邀請年輕的製片人遊覽世界不同的角落,然後製作短篇的紀錄片電影),我會觀察不同的電影。我對Ken Loach、Mike Leigh的電影特別感興趣,他們片中的角色是抽取自真實生活中,或者把角色塑造得十分自然,我很喜愛這種角色的安排。開拍《我的插班老師》前,我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到不同的小學觀察,例如觀察小朋友怎樣不安坐在坐位。藝術指導Emmanuel Frechette為了營造學校的環境,他亦到過很多學校視察。學校場景中每一道牆上的畫作,都是取材至真實學校內學生的作品。雖然《我的插班老師》是一部小說,但我會把遇過不同人的特點帶入片中。對我來說,電影是我接觸真實社會的渠道。我對現實生活很感興趣,特別是那些反映部分社會真實情況的電影。我主要不是為了興趣而拍攝IT’S NOT ME, I SWEAR!,但今次就真的是為了興趣而拍攝《我的插班老師》。

《我的插班老師》是一部悲傷的電影嗎?
這並不是一部悲傷的電影,而是一部講述關於學校整體情況的影片。片中巴札走出傷痛的過程是無形的,反而我對移民在與當地人相處時遭遇到的哀傷經歷更感興趣。在學校發生如此事情,跟移民自己的傷痛過去都有關。這部電影亦帶出了讓新移民融入社區的信息,與新移民一起生活,一起吃喝玩樂、工作、生活、克服困難,其實跟新移民相處並不是什麼難事。

《我的插班老師》也帶出了另一個表面的問題,雖然在劇本中沒有道出這個問題,但仍然令我深思─學生與老師間刻板、冰冷的關係。長久以來學生和老師間都保持距離,明文規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准許接觸學生,飾演體育老師的演員指即使幫學生塗太陽油於背部都不容許。縱使大家都明白這背後的原因,但這令小朋友與師長間的關係如履薄冰,就算彼此間親近,但仍有一種隔膜。這個微妙的問題在電影中構成了一項重要的環節,初時這個問題不起眼,後來發覺整套電影是圍繞着這個問題。

巴札在電影中都很堅強和莊嚴。
新移民是以身份來決定他們的地位。巴札也考慮到這點,所以他認為並不需將巴札的情感或悲傷表達在螢幕上。在這情感豐富的世界,他選擇把情感埋藏於心中。不過我卻不認同他的看法,尤其是他的同事姬麗。與此同時,塑造了巴札莊嚴的形象,他很樂意指導學生,透過指導學生的過程使他沖淡內心的哀傷。巴札不斷催迫自己,但他不知不覺間也催迫了愛麗絲和西蒙。西蒙的心理上背負了所有罪疚,最後他亦能釋懷。

即使電影是虛構,但主題卻很鮮明,電影當中亦滲入了幽默的原素。
現實生活中,很少笑料或不愉快的事情會單獨出現。IT’S NOT ME, I SWEAR!的幽默是不落俗套,非冷笑話。至於《我的插班老師》並沒有刻意製造惹人發笑之地方,比較難捉摸。阿爾及利亞人缺乏世故的經驗往往會令人發笑。兩者文化的差異、體育老師和維修技工奇特的對話也是笑點之一。嚴格來說,片中並沒有開任何玩笑。我認為一部欠缺幽默原素的電影,只是部科幻小說,《我的插班老師》當然不是!

導演簡介
菲臘法拉度 Philippe Falardeau在渥太華大學修讀政治和拉瓦爾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後,於1993年參加了電視節目LA COURSE DESTINATION MOND的比賽(比賽要求參賽者在遊歷世界後拍攝一套短片)。菲臘法拉度在這個節目拍攝了20部短片,他不但最終贏了比賽,而且還獲得IDRC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Canada) 的獎項。1995年,他聯同Jacques Godbout合寫了Le Sort de l’Amerique,這是加拿大國家電影局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的記錄片。

兩年後,他重返國家電影局,執導一部名為PATA CHINOIS的記錄片,PATA CHINOIS講述中國移民在加拿大的故事。這部電影曾於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映,更於Yorkton Film Festival 獲得最佳劇本獎。2000年,菲臘法拉度製作他第一部主題電影LA MOITIE GAUCHE DU FRIGO (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Fridge)。該電影曾在多個國家的電影節中上映,包括鹿特丹、倫敦、巴黎、西雅圖、溫哥華和蒙特利爾,可謂加拿大電影史上的一大成就。LA MOITIE GAUCHE DU FRIGO在多倫多電影節上勇奪Citytv Award的獎項,是首部獲得該殊榮的加拿大影片。LA MOITIE GAUCHE DU FRIGO也於加拿大基尼獎頒獎典禮獲得Claud e Jutra Award的獎項,而且電影在法國更被Pierre Grise Distribution公司發行出版。

2006年菲臘法拉度發佈了第二部主題電影─CONGORAMA,CONGORAMA是一部加拿大、比利時和法國三地聯合製作的電影,亦是菲臘法拉度第一次與電影《母親的告白》 (Incendies) 製作公司micro_scope合作。CONGORAMA在魁北克和歐洲上映,電影在不同電影節上映都獲得好評。該電影在康城「導演雙周」環節中被挑選為閉幕電影,及後分別在慕尼黑、多倫多、紐約、釜山和哥德堡的電影節中綻放異彩。此外,CONGORAMA在Jutra Award中古囊括了五個獎項,包括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劇本等,電影還在2007年的Genie Award中奪得了最佳劇本獎。

IT’S NOT ME, I SWEAR! 是菲臘法拉度第三部主題電影,電影改篇至Bruno Hebert的小說。電影全球初次於Generation地區上映,更贏得了Chrystal Bear和Deutsche Kinderhilfswerk Grand Prix Award的榮譽,IT’S NOT ME, I SWEAR! 亦在2009年的康城電影節中取得Grand Prix Award of the Ecrams Juniors的獎項。該電影收到超過六十個世界各地電影節的邀請,及後於約四十個國家發行。在加拿大,IT’S NOT ME, I SWEAR! 在Halifax Film Festive電影節中獲得最佳加拿大電影和於溫哥華電影節中奪得最佳評審獎。

MONSIEUR LAZHAR《我的插班老師》是菲臘法拉度第四部主題電影,電影取材於伊芙蓮的舞台劇劇本《巴札喇沙》Bashir Lazhar。

伊芙蓮莎莉雅Evelyn Cheneliere -《巴札喇沙》的作者
伊芙蓮莎莉雅於巴黎大學修讀現代文學,期後她在巴黎Michel Granvale School攻讀戲劇。伊芙蓮莎莉雅既是作家又是演員,她撰寫的幾份劇本曾在魁北克和歐洲出版,更曾翻譯成數種語言。她的著作有Strawberries in January, Au bout du fil, Henri et Margaux, Aphrodite en 04, L’Heritage de Darwin, Bashir Lazhar和Le plan amercian (2009年於德國Saarbrucken Scoops Festival中獲得最佳戲劇獎),能透過她的著作觀察人性的本質。

2006年,她憑Desordre Public獲加拿大總督頒發文學獎。2009年,Les pieds des anges成為 espace GO 演藝中心的編程節目,她亦憑此劇本提名當年的文學獎和Grand Prize的戲劇文學獎。同年,她的另一部著作L'imposture於Theatre du Nouveau Monde演藝中心上映。

已去世的Jean-Pierre Ronfard發掘了伊芙蓮莎莉雅,她在Jean-Pierre Ronfard的領導下跟她的同伴丹尼貝雅Daniel Briere 一同為Nouveau Theatre Experimental創作劇本。他們近期的作品Ronfard,nu devant son mirrior已於2011年3月在l’Espace Libre上映。伊芙蓮莎莉雅也於Le Colis、Café de Flore 和 《巴札喇沙》中粉墨登場,而《巴札喇沙》更是她的作品。2011年3月,伊芙蓮莎莉雅出版了第一本著作La concordancedes temps。


<Monsieur Lazhar> trailer is powered by YOUTUBE

Special Thanks to: Innoform Media HK Ltd, Ken Yi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