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2年5月18日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4院

被譽為芬蘭國寶導演郭利斯馬基的電影作品, 每部作品充滿著個人的獨特風格, 這既是黑色幽默, 也是暗諷連連, 其作品的色彩貫徹而強烈, 反映現今社會面對的問題. 繼2011年的<暮色燈火>後終於可以再看到郭利斯馬基的新作, 新作繼續看到他的一幅幅美麗的畫像, 這次藉著一名中下階層鞋匠與偷渡小孩的相遇, 中下階層人物誓要抗衡現今社會的政治官僚, 說出了一段好人有好報的故事. <心靈港灣>從這簡單的人物設定與簡單的故事舖排, 說出了一段動容至深而輕鬆幽默的作品, 配上郭利斯馬基擅長的牛仔音樂融會貫通, 熟悉的畫像與黑色幽默的風格, 導演就是要向大家說 - 凡事要向積極的一面看, 奇蹟總會出現! 希望在明天!

<心>故事講及於勒阿弗爾與太太生活的Marcel是一名鞋匠, 但是因為階級的關係, 常常被鞋店的職員趕走, 他每日的收入都會帶回家給太太保管, 太太因為患病而要留院一段時間, 這時Marcel與小狗一起生活短暫的時間. 另一邊箱, 貨櫃場職員發現了一班從非洲準備偷渡去英國的人蛇匿藏於貨櫃中, 而其中一部小孩Idrissa逃走到勒阿弗爾, 就在這一刻卻遇上了正在休息中的Marcel. 但是Idrissa仍在被警察通輯, 就在此期間Idrissa靜靜地跟蹤到Marcel的家, 而Marcel從Idrissa口中得知他原來想到倫敦與母親一起生活, Marcel為了幫他, 於是幫他找他母親的下落, 與此同時到醫院照顧太太. 但這期間一直有一位探長跟蹤著Marcel的行蹤, 但Marcel仍然堅守他對Idrissa的承諾, 與市內的鄰居好友一起合作, 幫Idrissa籌錢把他帶到英國去......

如果沒有翻番資料也不知道, 原來<心>片的男主角Marcel, 其實就是郭利斯馬基前作<波希米亞人生>中的Marcel, 同樣地由André Wilms演出的這個角色, 由<波>片帶到此片, 這樣的刻意角色伸展, 顯得很有趣與郭利斯馬基對角色的個人情感. 而他的電影其中一個獨特之處, 就是他的影像光線處理, <心>片很明顯看到光線的特別調較, 光線對角色的焦點十分精準明顯, 讓觀眾們看到該場口的焦點所在, 不會令他們的視線轉移; 而整部作品的色彩是十分柔和, 其實也感到郭利斯馬基是刻意將影像的色彩調整得如此給予舒服的感覺, 從那陽光照耀下的城市光景, 還是晚上無燈煙火的街巷, 配上這個教人動容的故事, 心靈也觸動起來.

郭利斯馬基的電影均會有不少的社會問題呈現於影片當中, 此片其實未算有直接講到社會的問題, 但藉著非洲小孩Idrissa偷渡經過勒阿弗爾遇上了Marcel, 警方一直追查這小孩的下落, 而活在低產階級的Marcel與鄰居們在所不辭地, 想盡方法幫助Idrissa, 他們決定團結一致, 用盡所有的方法, 讓Idrissa避開警方的視線, 見盡人情冷暖的一刻, 與社會政治抗衡的爭取. 不過, 從這過程當中, 總會有一些的阻礙出現, 但這些卻是發揮他們的團結精神, 希望能夠帶給奇蹟與希望給予Idrissa, 能夠與母親團聚.

再次演出Marcel這角色的André Wilms於影片的演出很有內歛細膩的感覺, 平實的角色表現得精準; 與郭利斯馬基多次合作的Kati Outinen這次戲份其實不算多, 但她的演出當然是不庸置疑, 她與導演之間的默契早已看到, 當然包括此片的演出. 由Jean-Pierre Léaud演出的這位告密者, 影片中他只出現於兩場(有對白的卻只有一場), 但已成為此片的第一亮點. 而另一亮點就是郭利斯馬基找來Little Bob演譯其中一段表現的場口, 令牛仔音樂的主題再次呈現於郭利斯馬基的作品中.

影片沒有刻意地在說什麼的社會問題, 但是卻在反諷社會所帶來對人民生活的變化, 要是沒有社會的改變人民的生活, 人民也不會想離開到別的國家繼續生活下去. 但是片中的非洲人卻是一班低下層的人民, 沒有金錢而到別的國家生活之下, 就要利用偷渡這方法來離開該地. 郭利斯馬基以簡單平實的手法, 帶出了一份喜與樂的情感, 縱使各人有不同的困境, 但他們就是懷著一份的信念, 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 明天就是會更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