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2年4月3日
地點: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2011年, 台北金馬電影節委員會集合了二十位兩代的台灣導演, 來一次的大集合, 每位導演拍下五分鐘的短片, 關於台灣的二三事, 將他們的作品集合成一部全長兩小時的作品, 彼此沒有關係, 但同樣地在拍出台灣的新力量, 無論是舊雨還是新知, 都是拍出一份獨特的台灣特色. <10+10>二十部的作品各有水準, 也能帶出各導演的個人風格, 他們一齊來唱好台灣, 一齊來讓大家看到他們的團結.

<10>片包含了二十部短篇作品, 每一部作品均是有各不同的導演, 以他們的個人獨特的風格, 記下了台灣的新一頁. 影片由侯孝賢來作主導, 帶著另外九位舊雨, 包括王童, 吳念真, 王小棣, 張作驥, 朱延平, 張艾嘉, 陳玉勳, 陳國富與鄭文堂, 以及十位新知, 包括侯季然, 陳駿霖, 楊雅喆, 鄭有傑, 魏德聖, 鍾孟宏, 何蔚庭, 沈可尚, 蕭雅全與戴立忍, 各人沒有特定的方向, 隨著他們對台灣的抒發, 展示對台灣的變遷, 也顯示出對台灣電影工作者, 對自己事業的一份認真與敬業的態度.

影片的二十部作品均有水準與特色, 既有輕鬆幽默, 也有真人真事改編, 也有諷刺政治味道的作品. 他們的作品沒有時代的界限, 全憑他們的創作, 拍出了二十部均帶出歡笑或沉重的作品, 但其實所有的作品, 均是說出了台灣舊日與現代發展的狀況, 讓身在台灣以外地區的觀眾們, 也可以看到一眾台灣導演, 如何去看看自己的家鄉 - 台灣.

這個電影的製作, 是由侯孝賢與聞天祥起首, 集結了另外的十九位導演, 從他們的不同演譯, 帶出了台灣的新電影風格. 這二十部作品當中, 很難去說那一部是最好, 那一部比較差, 但是整體來看, 最為突出的, 大慨會選是鄭有傑的<潛規則>, 陳駿霖的<256巷14號5樓之1>, 還有侯孝賢的<黃金之弦>. 這幾部作品均是輕鬆, 幽默, 與沉靜, 跟他們各自的作品, 既有相似, 也有新鮮感. 從他們的作品, 看到他們的誠意, 與他們的團結精神存在, 滿感歡喜.

這類型的集體創作, 一來可以讓大家認識到不同電影工作者的個人獨特風格外, 也可以讓大家知道他們如何重視電影, 尊重自己的工作. 可惜香港似乎未能有一部像<10>片般, 能夠讓世界各地的觀眾認識香港的作品, 就算有的話, 就能夠如此片一樣, 能找到夠未拍片的導演, 就如王小棣, 王童等老資格的導演嗎? 要是從香港導演中找尋二十位出來合導, 相信一係就找不夠人, 一係就可能連拍五分鐘的作品都要拍成年先見片, 那就失盡預算, 未免失禮好了.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