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2年3月17日
地點: 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父母與子女彼此互相信任, 理所當然, 可是偏偏有些家庭, 除了是沒有這彼此的信任外, 還存在著意想不到的妒嫉, 自以高傲卻原來是一直自打咀巴...... 這大慨可能只是會在電影上的橋段出現, 不過也難免會發生於現實當中. 這部去年於康城影展中奪得最佳編劇獎的以色列作品, 以輕鬆的處理帶出父子之間的暗鬥, 反諷味道甚濃. <註腳風雲>整體十分完整, 劇本純熟順暢, 多個鏡頭帶來驚喜, 父子之間存有隔膜大有人在, 只是看看大家如何處理, 打破這一道牆.

<註>故事講及Eliezer Shkolnik與Uriel Shkolnik兩父子均是有名的學者; Eliezer每天生活如常, 他終日沉醉於文字中, 可是一直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同, 直到他的一位朋友把Eliezer的名字放到其書本中的註腳上, 令他感到自豪至今. Uriel同樣是一位有名的學生, 於學校任教, 雖然他倆父子同是學者, 但彼此卻是缺乏溝通, 彼此一直未能了解對方. 一天Eliezer收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 - 他得到了以色列獎, 令他與妻子驚喜萬分, 身為兒子的Uriel也替他高興. 一天, Uriel收到一個電話, 令他感到晴天霹靂, 原因是因為他也得到以色列獎, 不過真正得獎的, 就他而非他父親.....

此片有不少有趣之處, 影片是藉著他倆父子的角色定位, 去反諷一下彼此之間的溝通缺乏, 除此以外, 從事情的轉變, 關乎於家庭與事業, 如何作出取捨. 片中的Eliezer因為一個註腳而一直沾沾自喜, 他一直沉迷於自己的夢境之中, 縱使他很熱愛文字上的創作, 但其實他於別人的眼中, 可能只是沿地踏步的境界. 而兒子Uriel一直維護父親, 縱使自己的名氣比他高, 二人的關係也存有問題, 但他也希望別人多加留意父親的作品, 繼而更為他做出很大的犧牲, 可是最後卻換來一句句的被貶, 令他十分失望. 這不就是父子之間的溝通問題嗎? 這就是"風雲"掀起之時.

導演Joseph Cedar把這個故事拍得劇力萬鈞, 帶出起承轉合的處理, 影片一開首就以輕鬆的音樂帶出Eliezer這人物出來, 及後的一個長鏡, 由兒子Uriel被受職的一刻開始, 鏡頭慢慢捕捉Eliezer的神情慢慢轉變, 那一場的氣氛既是開心, 但也是沉重的, 只是開心的一面大家望不到, 而從別人的掌聲與發言中才留意到, 但是父親樣子帶出妒嫉與沉重的心情, 卻呈現於觀眾眼前, 卻看到兩者之間的正反對比, 很好看及細膩的一個長鏡頭. 父親一直認為自己是很有料子的學者, 兒子的成就卻未得到他的認同, 但外界偏偏是喜歡Uriel的文字, 令Eliezer產生出一份強烈的嫉妒心, 就連他們的一個擁抱, 也似是互不相識; 所以當他知道自己得獎以後, 除了大肆宣揚外, 還於訪問中加上一刀, 說自己兒子作品的不足, 顯出他一直埋在心中的痛與恨, 可是兒子一直幫他而他不知道, 這不就是大家常說的是"越幫越忙"嗎?

故事精彩, 演員的演出也很不俗, 演父子的Shlomo Bar-Aba與Lior Ashkenazi有很突出的表現, 把角色演得維肖維妙; 音樂方面其實是一個反喻的設計, 父子之間的關係差劣, 但是音樂就很輕鬆幽默, 這兩彼此卻擦出強烈的諷刺意味, 是一個不錯而突出的設計襯托. 故事也道出了家庭與事業之間的取捨, 在於事業上, Uriel該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但是在於家庭上, 他可以作出捨棄, 但是捨棄過後所得到的, 不只是令他本人, 就連他的母親也感到可惜, 始終他倆就是父子, 的是要行到這一步......

看畢此片以後, 就更加明白到家人之間彼此應該要多加了解, 才可以快樂地一起生活. 始終大家同一屋簷下, 難得活在同一間屋內, 大家該要好好的溝通, 才能讓大家不會產生往後的誤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