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
《康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歐洲電影大獎》最佳編劇
提名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獨立精神電影獎》最佳外語片
《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

兩屆《康城》金棕櫚獎得主 比利時大師級導演
達頓兄弟再次揚威康城 溫情新作


《單車男孩》The Kid With A Bike

2012 年 3月22日
PALACE IFC ★ 百老匯電影中心

編劇 / 導演: 桑皮亞達頓 (Jean-Pierre Dardenne)、路爾達頓 (Luc Dardenne)
主演 : 西施迪法蘭絲(Cecile de FRANCE)《通靈感應》
謝洛美雲尼亞 (Jérémie Renier) 《半熟爸爸》《羅娜的沉默》
湯瑪斯度列(Thomas Doret)天才童星

比利時, 法國, 意大利 / 2011/ 35mm / colour / 87min / IIA級

故事簡介
她懷著愛心、引領他走出生命的暗巷…

十一歲的思爾,被爸爸暫留於收容所內。時間一日一日過去,爸爸卻音訊全無。不明所以的思爾,逃出收容所,誓要找到爸爸問過究竟,卻發現爸爸連他心愛的單車也賣掉了。偶然的機會,他遇上了經營髮型屋的薩曼莎,她替思爾買回單車,思爾懇求薩曼莎成為他的寄養家長,讓他周末可寄住她家裡。薩曼莎察覺思爾在刺蝟般的外表下,其實藏著一顆缺乏愛、脆弱的心,於是慷慨伸援手,為他打聽到爸爸下落。

當薩曼莎帶著興高采烈的思爾登門造訪他的爸爸時,卻發現他生活困頓,根本養不起思爾,無情爸爸決意斷絕關係。單純的思爾一心以為只要爸爸有錢、父子就能團聚,於是在鎮上小混混的誘惑下,興起偷搶拐騙的惡念,傷透了薩曼莎的心…。

無端成為代母的薩曼莎,忽然成為監護人,卻沒有預備過思爾將會誤交損友,釀成不可想像的結局。這個迷途男孩能找回人生方向嗎?薩曼莎又願意懷著愛心、帶領他離開生命的暗巷嗎?男孩生命中最漫長的夏天,一個素昧平生的女人,用愛改變了他的一生…。

全球影評激讚

Z「無與倫比的感動人心」-美國電影雜誌《Hollywood Reporter》

「繼堅盧治經典電影《凱斯》(Kes)之後,最佳兒童電影,更可看作是對意大利名片《單車竊賊記》(Bicycle Thieves)致敬之作。」-《Screen Daily:》

「引人入勝!」 - 《Variety》

「《單車男孩》是一部克制、謙卑卻恰如其分的電影,它贏得了觀衆的心,不僅在於它試圖打破現實的隔閡,而且毫不避諱地將這種隔閡發展至白熱化。」 ——法國電影雜誌《電影手冊》

「影片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它的美攝人心魄……西施迪法蘭絲既冷酷又溫柔,彰顯出一種從未有過的力量。面對西施迪法蘭絲,湯瑪斯度列展現出不可思議的內在豐富性。」 ——《Screen》雜誌

台前幕後陣容:

大師級兄弟導演
達頓兄弟(桑皮亞達頓、路爾達頓)

桑皮亞達頓生於1951年,路爾達頓生於1954年,比利時人,一個學藝術一個學哲學,兩人都不是所謂電影科班出身的導演。

兩兄弟從1975年成立公司起,即維持共同執導的默契,早期以紀錄片聞名,製作過60部紀錄片,所執導的劇情長片也以寫實見稱,1994年又合組製片公司「Les Films Du Fleuve」。

他們電影中的主角往往是社會邊緣人,但是達頓兄弟從不試圖主觀地批評或質疑,鏡頭總是相當冷靜客觀、毫不煽情,以所擅長的手提攝影近距離拍攝,加上大量特寫,細膩地捕捉肢體以外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心理──達頓兄弟實在太會說故事,他倆總愛把現實用近似紀錄片的手法表達。
1996年《The Promise》,達頓兄弟首度在劇情片上有突破性的重大發展,首次為他們在歐美帶來高度好評;1999年更以《Rosetta》揚威「康城影展」,而且讓女主角榮登「康城影后」。比利時政府看過這部電影後,才驚覺到原來他們鄉鎮社會中,還存在青少年工作不平等權的問題,於是立即訂定了新法案,就稱為「露莎特計劃」,規定青少年工作基本保障權與工資。

西施迪法蘭絲(Cecile de France)
比利時女星,於1975年出生,六歲時因被老師要求在班上同學面前朗誦詩歌而愛上表演,她十七歲時隻身前往巴黎學習戲劇,十年後卻成為國際影壇最具知名 度的法語女星,不僅與成龍合演《八十日環遊世界》(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甚至還受到大導演奇連伊士活(Clint Eastwood)青睞演出電影《通靈感應》(Hereafter),是少數成功立足荷里活的比利時女星!

西施迪法蘭絲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戲劇學院,在校時因為參與學生短片演出,被知名女星娜塔莉貝葉(Nathalie Baye)的經紀人一眼相中,重金簽約將她推向法國影壇。2002年,西施迪法蘭絲以愛情喜劇《西班牙公寓》(The Spanish Apartment)奪下法國「凱撒獎」與「盧米埃獎」雙料最佳新人大獎,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青春女星。隔年她首度與荷里活接觸、演出驚悚片《血色月亮》(High Tension),即以性感艷麗形象讓全球影迷為之瘋狂,並繼而獲邀與成龍合作電影《八十日環遊世界》,成功敲開荷里活的大門。

2006年,西施迪法蘭絲回歸法國影壇,靠著電影《Russian Dolls》,再度奪下凱撒獎最佳女演員大獎。她曾先後與法國影帝大鼻子謝勒狄柏圖(Gerard Depardieu)、新浪潮先鋒導演查布洛(Claude Chabrol)、甚至是克勞德米勒(Claude Miller)等多位法國傳奇影人合作,並以電影《Avenue Montaigne》以及《秘密》(A Secret)為自己再添兩度凱撒獎提名的光榮紀錄!電影《單車男孩》是西施迪法蘭絲所主演的最新力作,她在片中飾演一名充滿愛心的美髮師,導演達頓兄弟則以「蓬蓽生輝」,來讚譽她在片中的精采表現!

男主角 ── 謝洛美雲尼亞 (Jérémie Renier)
1981年1月6日出生於布魯塞爾。他小時候上過一些表演課程,其中包括在攝影機前面對面練習,這讓他日後面對鏡頭時,得以自然的表演。謝洛美雲尼亞的表演天份很小就被發掘,十歲時在舞台劇中正式演出,翌年更在比利時一些電視電影中演出主要角色,1996年初登大銀幕,獻給達頓兄弟的《The Promise》,他在該片中飾演與父親一起非法移民的少年,後來,在1999年,他與《8美千嬌》首席大導演O先生(Francois Ozon) 合作了《Les Amants Criminels》。隨後他參演過《我偷窺,所以我存在》(Faites comme si je n'étais pas là),那時他飾演一個自閉變態的高中生,喜歡用望遠鏡偷窺他喜歡的女生。從這幾部片中,可以看出他多樣化的演技。

《半熟爸爸》一片中,我們則可以看到他的另一面──事隔多年後,他再度與達頓兄弟合作,片中的布魯諾是一個不受拘束、輕狂浪盪的邊緣少年,在街上以搶劫為生,年輕女友生下孩子後,他卻陷入一場黑市交易,過程中他有了些改變……

湯瑪斯度列(Thomas Doret)天才童星
1996年出生的童星湯瑪斯度列是第一次參演電影,他今次憑處女作贏得了影評家和觀衆的一致喝彩,再次證明了達頓兄弟挑選演員的獨特眼光。湯瑪斯度列是從一百多個小孩中選中的,在試鏡當天他排在第五位,靠著一場打電話給父親的戲,就讓達頓兄弟看得目瞪口 呆,並順利從150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更一躍成為兩人最新力作裡挑大樑的主角。

製作花絮
問鼎康城大獎 法國比利時叫好叫座
由比利時最著名的兄弟班導演達頓兄弟執導的第八部劇情長片《單車男孩》,以最真誠的方式去表達對當代社會的關懷,即時成功打動影人及觀眾的心,電影去年於康城影展獲得評審團大獎,是達頓兄弟繼99年及05年分別憑《Rosetta》及《半熟爸爸》(The Child)兩奪最高殊榮金棕櫚獎之後,第五度獲康城電影獎項,之前二人就憑02年執導《The Son》為男主角Olivier Gourmet帶來康城影帝的寶座,08年又憑《羅娜的沉默》(Lorna's Silence)獲得康城最佳劇本,可謂與法有綠。《單車男孩》去年在法國及比利時上映也創出52萬入場人次的佳績,一舉打破個人之前兩部金棕櫚獎得獎電影的票房紀錄。

達頓兄弟是電影史上少有兩奪金棕櫚獎的導演,之前只有哥普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今村昌平、古斯圖尼卡(Emir Kusturica)和比爾•奧吉斯特(Bille August)四位,達頓兄弟的電影藝術成就舉足輕重可見一斑。今次,達頓兄弟更一改過往的寫實風格,於《單車男孩》之中轉以寓言方式烘托出一個溫暖感人的成長故事,首度選擇在夏天開拍兼以罕有的音樂襯底,令電影洋溢著輕鬆的氣氛,在在都展現出兩位導演求變的決心。

再探討親子關係 擴至社區倫理
《單車男孩》講述了一個傳說般的故事,帶著每則傳說中都會出現的惡毒一面和仙女般的薩曼莎的善良一面。如同在《The Promise》、《Rosetta》、《The Son》和《半熟爸爸》中一樣,達頓兄弟在《單車男孩》中繼續著有關親子關係的探討。只是這一次,相較思爾和父親之間的血緣關係,聯結思爾和薩曼莎之間的非親緣關係成爲影片的著力點。爲何達頓兄弟如此偏愛親子關係這個主題,桑皮亞達頓解釋說:「我們的社會太過關注個人,也許正是這促使我們回過頭來關注親緣關係。薩曼莎和思爾之間並不具有生物學意義上的親緣關係,但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彼此的依戀也是一種親子關係。」

至於薩曼莎和思爾之間的關系緣起自何處,達頓兄弟則不願意做過多交代。他們不希望電影落入情節劇的俗套。「觀衆也許永遠不會知道薩曼莎爲何 會對思爾感興趣。我們不想提供某種心理解釋。我們不應該用過去來解釋現在。我們只需要觀衆心說『她居然這樣做!』這就夠了。」

達頓兄弟用了一年時間去完成劇本,並以角色及其處境開始從而發展出故事的脈絡,兩人說:「其實這個故事早已在我們的腦海中成形,我們想拍關於一名女子幫助一個陷入暴力危險之中小男孩如何逃過刑責,全片第一個鏡頭就是這個男孩對著觀眾感激這位女子的相助。最初我們想女主角薩曼莎這個角色是一個醫生,但後來都決定改成髮型師,讓一切都來得更親切以及有種左鄰右里的感覺。」

在這則現代傳說中充滿了象徵意味。思爾的自行車象徵著對現實的逃避和對愛的追尋。而故事發生的三個地點——居民區、樹林和修理站——則構成了一個穩固的三角:樹林對思爾而言帶著某種危險氣息的誘惑,在那裡他可能被教成一個壞蛋;居民區承載著他和父親的往昔以及與薩曼莎共度的當下;修理站作爲一個路過之所,則似乎回蕩著某個陰謀。

較之達頓兄弟以往的作品,本片的風格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首先,這是達頓兄弟第一次在夏天拍影片。片中無處不在的透亮陽光,在達頓兄弟的電影 中實屬罕見。另外,達頓兄弟極少在電影中使用音樂。而在《單車男孩》中,他們極爲克制卻恰到好處地用到了音樂。對此達頓兄弟解釋說:「在一個故事裡,一定有某條線索貫穿始終,帶著情感和推進。在我們看來,某些時刻,音樂像愛撫一樣可以給思爾以安慰。」

比利時女星回流拍戲
《單車男孩》是達頓兄弟第一次與比利時女星西施迪法蘭絲合作,在法國影壇,西施已是炙手可熱的女星。對達頓兄弟這對比利時影人來說,起用明星是非常罕見的事, 他們更偏愛那些籍籍無名甚至無人知曉的演員。劇本並非專爲法蘭絲而寫,但劇本出爐以後,達頓兄弟認爲法蘭絲有能力诠釋人物身上的某種率真,她的舉手投足已展現出角色的個性。 路爾說:「我們把劇本交到法蘭絲的手,她馬上就接受了這個角色,並對角色很少疑問。我們告訴她這個角色的內容,她完全信賴我們。」

作爲一名比利時演員,西施迪法蘭絲早就是達頓兄弟的忠實影迷,接到他們的邀請自然深感榮幸。「我非常喜歡他們描繪現實、描繪社會的方式。更何況這對兄弟是比利時人!他們鏡頭中的比利時總是帶著無盡的微妙。」

達頓兄弟對西施迪法蘭絲的一個要求是:找回她的比利時口音,這事關重大。桑皮亞達頓解釋說:「我們很在意口音。我們不想觀眾以為是一個法國女演員來演!」當然,這也不是說要特意強調口音,而是希望西施迪法蘭絲擁有自然的不易察覺的口音。在故鄉的馬斯河山谷裏,這個比利時女演員很容易做到了這點。

爲了抓住盡可能多的感情,達頓兄弟每一幕戲都會拍很多鏡頭,這在業界是有名的。當西施迪法蘭絲來到劇組工作室,她剛剛完成奇連依士活(Clint Eastwood)執導的電影《通靈感應》 的拍攝。後者以一幕戲不超過五個鏡頭而聞名。可憐的法蘭絲必須迅速適應這180度的變化。

西施迪法蘭絲更認為《單車男孩》是標誌著比利時電影的發展,對於電影在康城獲獎,她說:「我感到尤爲自豪,《單車男孩》屬于我非常在乎的電影類 型,這種電影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所置身的世界。」


亮麗童星發熱發光
對於達頓兄弟來說,《單車男孩》最重要是選到了童星湯瑪斯度列擔任主角,兩人笑說:「這個角色不只要懂得踩單車,他更精力無限,完全不知道甚麼叫疲倦。」達頓兄弟坦言,湯瑪斯度列的眼神和性格中執拗的一面打動了大家。

劇組一如以往的在報紙刊登廣告招募演員,湯瑪斯度列第一天就來試鏡,桑皮亞達頓說:「他有種獨特的聰穎與不知從何而來的爆發力,在我們正式取錄他之後就進行了六星期的綵排,他幾乎完全了解劇情的發展,當拍攝時有任何出錯,他都會對自己大發髀氣,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甚至激勵了與他有最多對手戲的西施法蘭絲。幸好湯瑪斯度列有學空手道,並已達啡帶級數,這令他很容易專注演出。」

湯瑪斯度列在電影《單車男孩》殺青後,隨即返回學校完成學業,但他在片中的精采演出,已讓國際媒體預言:不出十年,湯瑪斯度列將會成為與《四百擊》(400 Blows)成功上位的演技派童星尚皮耶李奧(Jean-Pierre Leaud)齊名的國際巨星。

舊拍檔再合作自薦登場
今次在《單車男孩》中有兩名演員是達頓兄弟的慣常班底,其中之一是演無良父親的謝洛美雲尼亞,他繼《半熟爸爸》後再度演衰父親的角色,不過原來他是看過劇本後要求接演的,導演桑皮亞達頓說:「我們拿劇本給謝洛美看,他發現了這個父親角色已馬上嚷著要演,我們也感到無能為力。」

至於另一個舊拍檔,就是憑兩人執導的電影《The Son》榮登康城影帝的Oliver Gourmet,他同樣是自薦要參與一角,路爾笑說:「我們要構想一個角色加入去,向他提議了三個角色,結果他選了演留鬚咖啡店老闆的角色,雖然只是一個小角色,但他的參與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

Special Thanks to: First Distributor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ex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